龍銀 劉艷
摘 要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本文結合新媒體時代的特征和文化自信的內涵,從個人、學校、家庭和社會四個層面對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缺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新媒體時代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徑有:一是創新傳播方式方法,二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利用新媒體加強家校溝通,四是利用新媒體弘揚馬克思主義批判精神,培育高職大學生文化批判意識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 高職生 文化自信 培育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9.001
Abstract The arrival of the new media era provides a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media era and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ck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four aspects: individual,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and puts forward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era: first, to innovate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second, to adhere to socialism. The core values, the third is to use the new media 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the fourth is to use the new media to carry forward the Marxist critical spirit, cult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critical consciousnes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Keywords the new media era;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cultivate
高等職業院校是傳播人類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提升高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是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石。新媒體的普遍使用為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提出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新媒體時代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徑是這一領域的新課題。
1 新媒體時代的特征
“新媒體”是相對“舊媒體”的一個歷史的、變化的、發展的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文化環境中有不同的內涵,從本質上來講是一個歷史性的范疇。一般而言,“新媒體時代”是指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移動終端技術等數字化信息傳播技術誕生以來的這一歷史時期。新媒體在高職大學生群體中應用廣泛,已經成為其獲取信息以信溝通交流的重要途經,給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2 文化自信內涵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全黨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后將“三個自信”擴展到“四個自信”,提出了“文化自信”,并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不僅彰顯了提高共產賞員修養所必需的信仰和心態,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次理論完善和升華。
何謂文化自信?張志娟,秦東方(2013)認為文化自信可概括為個體、民族或國家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信任與肯定,以及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它與文化自覺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系。劉林濤(2016)認為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體對身處其中作為客體的文化,通過對象性的文化認知、反思、批判、比較及認同等系列過程,形成對自身文化價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確信和肯定的穩定性的心理特征。培育文化自信包括了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含義即國家和個人層面。文化自信本質上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堅定的信念和理性的認知。本文中文化自信主要是指微觀層面的,即:高職大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身文化、價值取向持積極、認同和理性的態度,并表現出強烈的自豪感、榮譽感和堅定的信念。
3 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多元文化激蕩的時代背景容易導致高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缺失。當今的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多元化帶來的不同社會思潮沖擊著大學校園,造成了主流文化價值觀的嚴重缺失,使高職生容易失去判斷,不能全面地、正確地看待社會上的各種文化價值觀,在這個多元的文化浪潮中,一些高職生價值取向偏離、道德滑坡,迷失自我,失去方向。
(2)當代高職大學生自身的特點。當代高職大學生為“90”后并接近“00”后,他們大多愛國心較強、積極樂觀、好奇心強、思想開放,但依賴心較強,自我中心較為明顯,集體觀念淡薄,比較缺少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在新媒體時代,高職大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時刻獲得豐富的信息。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好奇心強和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他們容易對西方的一些價值觀念、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等產生興趣,同時也會在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一些盲目的效仿和崇拜,而容易忽略就在身邊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先進文化。由于高職大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為青春期后期的青年早期,加上他們的社會閱歷較淺,對于很多事物還缺乏一定的鑒別、判斷和反思的能力,導致他們可能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不認同我國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全面地認同外來的文化,容易產生對中國文化認知不全面,文化自信心不足。同時,由于新媒體的使用,加上高職大學生的自控能力不強,意志力較為薄弱,在傳統的人文科學的課堂中,學生也容易受到新媒體的影響,利用上課的時間來打發時間,不認真上課。
(3)高職院校易忽視人文素質的培養。在我國許多的高職院校,由于其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定義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重視和強調高職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容易出現“重技能,輕人文教育”的現象。比如:在對中國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宣傳與教育力度不夠。這些都容易在學生心目中產生“人文社科類”課程不重要等想法,無法了解文化本身,對文化沒有認知更何談文化自信,因而容易導致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缺失。
(4)高職大學生家庭教育中容易缺失文化自信教育。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在當前我國教育體制的影響下,許多家庭只注重學生成績的培養,容易缺失對孩子的傳統文化、道德修養、為人處事等方面的教育,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學生從少缺少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教育,造成文化自信難于培養。同時當代社會許多家長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也容易盲目地批判我國傳統、優秀和先進的文化,盲目地跟從外來的文化,這也容易造成孩子的文化不自信。
4 新媒體時代培育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路徑研究
(1)創新傳播方式方法,通過新媒體培養高職大學生文化認知和文化自覺是培育文化自信的前提。新媒體作為一個開放的、信息量豐富的多媒體交互平臺,容易實現點對點、面對面的交流。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缺失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缺乏文化認知。高職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是就是個人能正確認知所處的文化,辯證地理解其它文化,提升文化的選擇能力和文化素質。
因此,高職院??梢酝ㄟ^創新文化傳播的方式方法,通過新媒體的各種網絡平臺快速、便捷地傳播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同時可以將我國的文化與西方文化進行對比分析,引導高職大學生對所處的文化進行辯證分析,培養高職大學生的文化認知和文化自覺。同時,新媒體是高職大學生容易接受的新事物,借助新媒體來傳播文化是容易讓當代青年大學生接受的方式。在新媒體的各種平臺,高職院校還可以結合主動傳播和學生互動交流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學生的文化認知。具體來說可以開設校園微信公眾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博客、網絡空間等作為文化教育新載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文化,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認知和自覺,這是培育文化自信的前提。
(2)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新媒體培育高職大學生價值觀自信是培育文化自信的著力點。價值觀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高職大學生對當代中國文化自信根本上取決于對價值觀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觀的自信。因此培育高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最核心的是培育其價值觀自信,這一方面是引導高職大學生認清當前價值觀的先進性,另一方面是加強高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教育。
因而,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新媒體來進一步加強高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與認同,進而培育價值觀自信,增進文化自信,主要途徑有:
一是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學改革,結合網絡時代的特征和高職大學生的特點,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運用新媒體時代的各種平臺,進一步地加強高職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識與認同。
二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的教學水平,特別是提升新媒體素質,打造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的師資隊伍。
三是建設優質的網絡載體和資源,通過借助網絡平臺吸引高職大學生的注意力,利用新載體和資源,在潛移默化中培育高職大學生的價值觀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是利用新媒體各種平臺打造校園文化,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鼓勵學生走出校園,投身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育其價值觀自信和文化自信。
(3)利用新媒體加強家校溝通,培育家庭文化自信是培育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條件。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缺乏主要表現在對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認同感低,在現實生活中首先價值路向不清和參與主體文化的積極性不夠等方面。這些都與高職大學生的家庭環境有關。提升高職大學生文化自信應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長和個人的共同努力,因此,高職院??梢酝ㄟ^新媒體進一步加強家校溝通,適當設計一些需要由家長來共同參與的活動,在活動中增進家長的文化認知、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4)利用新媒體弘揚馬克思主義批判精神,培育高職大學生文化批判意識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在多元文化時代背景下,若高職大學生能能通過新媒體把握馬克思批判辯證法的精神實質,堅持理論批判和實踐批判的辯證統一,堅持批判和建構的辯證統一,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批判意識,便可提升高職大學生的文化批判意識,不會盲從于某種文化,而是在批判中比較,在比較中樹立文化自信。
培養高職大學生文化批判意識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他們正確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不可否認,我國傳統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只有高職大學生具備了文化批判意識才能識別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由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而正確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因此培育高職大學生文化批判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張志娟,秦東方.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培育途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6):126-130.
[2] 印亞軍,徐惠忠.文化自信: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石.常州大學學報,2014.15(6):23-26.
[3] 孫明霞.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教育現代化,2017(7):88-91.
[4] 黃曉波.論文化自信的生成機制.科學社會主義,2012(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