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曙光
摘 要 探究式教學是建立在人本主義教育觀基礎之上的,是人本主義教育觀的基本實踐形式。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培養獨立人格。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應該從精心的教學設計入手,在培養學生的獨立研究和合作學習精神中,完成對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教育。
關鍵詞 人本主義教育觀 探究式教學 高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9.058
Abstract Inquiry-based teaching is based on the humanistic view of education and is the basic form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High school biology inquiry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improving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cultivating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High school biology inquiry teaching should start with meticulous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complete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 in the spirit of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Keywords humanism education view; inquiry-based teaching; high school biology
人本主義教育觀堅持把愛心、創造性、自主性、責任心等人格品質作為培育目標,是當代世界教育理念的基本構成。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是建立在人本主義教育觀基礎之上的,對于高中生物教學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高中生物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圍繞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習能力開展探究式教學。
1 人本主義教育觀與探究式教學
(1)人本主義教育觀基本內涵。人本主義教育觀堅持把愛心、創造性、自主性、責任心等人格品質作為培育目標,是當代世界教育理念的基本構成。人本主義教育觀來源于人本主義心理學,其創始人是馬斯洛,這一理論關注人的價值的實現,積極肯定人的內在潛能,認為應該培養人的責任、創造力和自主人格。羅杰斯同樣是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提出把健全人格的培養和塑造作為教育的根本追求,為此,他認為要為受教育者積極創造有利于其成長的環境和條件。人本主義教育觀在教學中的主要體現是,教育者在注重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的同時,更注重發現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情感。教學活動應把學生放在居中的位置,圍繞著學生的自我成長要求開展各個環節的教學活動,從學生自我成長的需要出發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形式。正是在以上認識的基礎上,羅杰斯認為人本主義教育觀在實踐中應該創造出一種積極接受的教育環境,應該把個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基本目標,應該以小組的形式作為教育方式,而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應該不斷改變自己的角色的。
(2)以人本主義教育觀為基礎的探究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是建立在人本主義教育觀基礎之上的,是人本主義教育觀的基本實踐形式。探究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本,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扮演主角。這一教學模式還是以學為中心目標,只是改變以往單純講授的方式方法,主要通過學生的主體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探究式教學讓學生們有機會參與到教學環節中,使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可以使他們充分運用自己已經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探究和思考出現的新問題,并把產生的新知識和新經驗納入到自身的知識體系中,形成新的自我成長。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積極組織和有效指導。
2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價值和意義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不同以往,這種模式或方式運用的是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所不同的一些新方法,這種模式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同原來一樣那么枯燥,讓學生在切實的體驗和自我參與中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例如,教師在開展《細胞基本結構》一章的教學時,以往的教學方式基本上是先給學生布置對所學課文的預習,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結合一些圖例理解文字,而后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畫出細胞結構圖。但是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則有所不同,教師要統籌規劃設計好整個環節,以此為基礎提前把學習任務布置給學生,鼓勵學生利用書本資料、課外知識、網絡資源等獲取一些有關學習的知識信息,以此為條件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分組討論學習,以此來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能力,讓學生在這種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2)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通常情況下教學的開展是以教師為中心進行的,在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占用了課堂教學的絕大部分時間,甚至是全部時間,這一過程中的學生只能像木偶一樣被動接受老師傳遞出來的信息,甚至有很多信息根本就沒有被學生接收,就更談不上接受的問題了。而另一方面,講臺上的教師確認為自己講授的知識點都是非常重要的,認為學生應該接受而且還必須更好地理解接受。顯然,從探究式教學來說,以上教學過程是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的,老師講授的內容與學生渴望獲取的知識不一定具有契合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探究式教學的基本要求就是,首先需要教師調查了解學生的興趣點、知識需要,而后再進行相關的教學設計,明顯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在講授《細胞的生命歷程》時,完全可以一改以往教學方法,讓學生一邊參與一邊學習,可以先讓學生畫出細胞以及生命歷程簡圖,教師在旁邊配合著進行有針對性講解。
(3)有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形成和發展。中學生的創造力是同其自主意識密切聯系在一起的。自主意識強不強,可以從學生對自己觀點的堅持和對自身的尊重上體現出來,它是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提升的根本條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一定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發現、主動思考和主動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學生學會質疑、釋疑,就是創新能力的一種展示。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應用要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時機創設不同的條件和情境,從而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4)有利于塑造學生獨立的人格品質。一般意義上,獨立人格的人具有獨立、自主、創造等特征。具有獨立人格品質的學生一般自主性比較強,有很強的獨立意識,表現為習慣獨立思考,獨立實踐,控制情緒的能力較強,有較強的理性能力,注意維護自己參與的權利,學習參與程度較高。探究式教學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在生物知識的學習中,有效開展對問題的獨立思考,不斷提高獨立進行實踐操作的能力,慢慢塑造形成獨立、自主的人格。
3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實施
(1)精心做好教學設計。一堂課成功與否,與課前準備工作的好與壞有直接關系,對于一堂即將進行的探究式生物課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如資料的收集整理、有效擴充知識內容、開展教學設計、提前選擇教學工具等。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不應只是滿足于對現有教學資源的使用,還應該積極投身于新資源、新工具和新手段的開發,并把這些資源有效加工、運用到教材中,從而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格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為核心開展教學設計。
(2)讓學生擁有主動權。探究式教學是要讓學生獲得主動權,教師要適當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課堂權力,這時學生是課堂上的主角。比如,教師可以讓一個學生講解課文,并鼓勵其他學生對課文中的疑難問題進行相應的補充或進行提問,而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把課堂紀律維持好,保證這一過程的完成。教學《遺傳因子的發現》一章時,可能會有一些學生對雜交試驗的目的、目標等缺乏理解。這時候,生物教師的任務就應該是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可以找一些學生講解雜交過程的步驟及其意義,從而培養學生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最終實現探究式教學以及學習目標。
(3)按照步驟分析。探究式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培養的角度給學生分配學習任務,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課本中的知識進行研究分析。比如教師在講解《基因的表達》一章時,從學生學習的實際出發設計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表述出基因在每個階段所表達的意義,比如在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階段,蛋白質的實際生物學意義;在基因對性狀控制部分,讓他們舉例介紹不同基因控制下的不同性狀,并在課堂上向其他同學講解。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較好的學習掌握基本知識點,同時還能夠很好的鍛煉了學生理解問題和表達觀點的能力。
(4)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學習。探究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不能讓學生滿足于課本知識的學習,還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擴充,以此為補充進一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把握。舉例來說,教師講授《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一章時,可以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不同情況適當擴展課外知識。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相關知識的補充和學習,另一方面,學生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收集相關生物信息和知識,開展有效的課外學習。到了課堂上,學生就可以在積極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的過程中完成主要知識的學習。
(5)引導學生獨立研究和合作學習。獨立研究性學習主要體現在學生獨立、主動的開展學習,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實現學生的自我定向、自我監控、自我調節和自我評價。合作學習主要體現為小組式學習,這一學習過程明顯體現學生的分工和協作,是與獨立研究性學習相對的學習模式。獨立研究性學習需要合作。在學生獨立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這時就需要經過獨立研究來解決;當自己經過研究尚不足以解決問題時,就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當被求助者也不能解答該問題時,可能就需要分工合作,共同研究、解決問題。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善于引導,既讓學生有獨立學習和研究的時間,又能夠學會在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
(6)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生物課程與人類和自然息息相關,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探究式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使學生在追求科學和真理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對人生和世界的正確理解。要注重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形成一種從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學習和人生態度。要培養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形成尊重老師、尊重知識、尊重同學的價值觀念。要通過探究式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辯證思考能力和對問題的有效解決能力,使學生在牢固掌握生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形成對生物科學的正確態度。
(7)形成師生互動的氛圍和場景。高中生物教學更需要探究式教學方式和方法的運用,因為這種教學方式使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體驗,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但是,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中,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形成師生互動的氛圍,在互動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方法和科學的價值判斷,最終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批判的習慣和探索的精神。實踐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通過提問、討論、表演等方法營造一些新的課堂互動氛圍,解決課堂出現的渙散、萎靡等現象,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點,使學生回歸學習過程中。
參考文獻
[1] 林良綏.淺議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J].考試周刊,20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