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相玲
摘要:本文認為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所以語文課里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健全培養學生:1.正確掌握語文教育;2.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3.引導有全方位的課程;4.興趣的激發;5.學會多激勵、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關鍵詞:語文素養;人文性;觀念教育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言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識、能力、思維,培養語感、情感,,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一、正確掌握語文教育
初中生活是人生中重要的階段,有趣的生活,煩心的困惑,豐富的課堂,美麗的情感,還有讓人愛恨交織的考試……中學記載了每個人的青春歲月,是每個人的夢幻年華,這是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這一成長階段面臨著許多問題與困惑……語文教育不是單純的結構、語言文學、技巧的傳授,也要重視語文的內容、主旨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二、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平時教學中注意關愛學生、信任學生,做到一個相信學生的老師,笑臉迎人的老師,在這種學習環境中,使學生身心愉悅有安全感,“近朱者亦,近墨者黑”,在老師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下,容易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的心理。
三、引導有全方位的課程
在把知識傳遞給學生中,應引導學生主動、識別嘗試、探索。好奇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青少年的社會閱歷淺,辨別是非的能力差,常在好奇心驅使下隨心所欲,較容易走上歧路。如盲從,隨其他人盲目做事;攀比,虛榮,容易貪小便宜,引來不良行為。這個方面我可以從文章中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引導、默化。既獲得了知識又獲得情感教育。如《梅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此詩用于教學生不畏嚴寒,不怕困難,相信自己的能力,從而培養較強的自信心和獨立精神,必會迎來更多的成功與收獲。
四、興趣的激發
古人說:“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只有在感到教師平等的愛時,才會產生一種責任感,才會對前途充滿信心。為此,這時應及時發現學生這種變化,及時去和學生溝通,而所有溝通的技藝中,最基本的是聆聽學生的說話,聆聽最容易學,老師這時應放下高高的架子,要學會聆聽,它有助于賠償互相信任和尊重,如何解決問題,聽他遇到的生活、學習問題,聽他的困惑,給他一個安慰,一個鼓勵,一個微笑,并安排他去做能力范圍內的事,表面上他不給你什么保證,但在學習過程中,你會注意到他已把興趣放到這門課目上了,自然而然就會有良好的收成。
五、學會多激勵
在教學評價上,可以用“繼續努力”“為你加油”“別灰心”“期待你的進步”等評語代替冰冷的數字,來激勵表現暫時落后的學生。另外,可以用“榜樣激勵”,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令人鼓舞的名人名言,以激發學生高尚的學習動機。也可以用“成功激勵法”,善于發現學生每個微小的成功,熱情洋溢地予以鼓勵,讓學生體驗并享受到成功的快樂。總之,在教學中恰當運用激勵,可讓學生在學習中寓學于樂,寓練于樂,并且快樂地去學習。
六、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語文教學中除了要重視知識積累,感悟和培養語感,而且要提高思想認識,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感。有些文章本質兼美,適于朗讀,那就采用誦讀法教學,讓學生飽含深情地朗讀,從中體悟文章的美。誠然,有的文章如果只依靠一支粉筆一張嘴,難以增強直觀感,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通過相應的畫面及音效把學生帶入課文所敘述的情況境中去,接受美的熏陶,這時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達到這種效應。例如:學習《觀舞記》這篇課文,在多遍朗讀中,從“輕云般慢移,旋風般疾移”“忽而雙眉顰蹙……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閱步”等等的語句中,感受刻卡拉瑪姐妹舞蹈的精彩、精妙。使學生心底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得到語言和舞蹈形象的雙重審美的享受。
記得,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這樣說:“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語文中的景美、人美、精神美,在我們教師的多種手段下,將文字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時既實現了知識與能力、德育與美育的巧妙融合,也達到了寓德育、美育于課堂教學、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的目的。語文教學是一門永恒的藝術,讓我們一起不斷去努力探索吧!
參考文獻:
[1]于永正:鳳凰語文網,解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民出版社七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