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福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有效課堂成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小學教師重要的教學目標。由于小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興趣有著很大的關系,要想提高教學的質量,就必須想法設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所以教師應該寓教于樂,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游戲教學
數學是小學教育教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數學的抽象性,使得很多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導致學習效率的降低,面對這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興趣激發,通過游戲教學、合作學習等形式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在學習中體會到樂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借助游戲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小,身心還未成熟,面對具有較強抽象性與邏輯性的數學知識,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加上教師教學方式缺乏針對性,久而久之就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對數學學習存在反感、厭煩等情緒,這樣對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是非常不利的[1]。因此,教師要基于學生的身心特點與興趣愛好,創設符合教學需求的游戲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就會被游戲所吸引,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并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教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解基本的重視與技能,讓學生先大概了解與掌握相應的方法與技能,接著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游戲進行之前,教師向學生簡單講解規則:一名學生說出一個整十數出整十數的算式,如三十除十,下一位學生要在十秒之內完成口算,如果答對則由答對者出題,答錯則淘汰。在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調整,如學生的正確率較高,就可以將出題的范圍擴大,任意兩位數都可以,這樣既能活躍課堂的氣氛,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
二、加強實踐鍛煉,體驗數學學習價值
很多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會比較吃力,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就會在認識數學學習價值中存在偏差,這樣就會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導致教學目標的無法實現[2]。因此,教師要加強實踐鍛煉,通過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去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這樣學生才可以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在學習中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去記錄家里這個月的每日或者每周用電量、用水量,并通過計算來了解每日或每周用水、用電量的差別。在這樣的實踐活動當中,學生學習的知識得到了有效運用,并在運用過程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價值,對數學學習重新充滿了熱情。不過,在調查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事先與家長進行溝通,以便保證學生的安全以及調查記錄的有效性,對提升學習的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在現代化教學當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手段,信息技術能夠將數學知識通過動畫、視頻以及圖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這種更加形象、具體的呈現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去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使其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要善用信息技術,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開展教學工作。例如,教師在教學“三角形的特征”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將三角形通過PPT或者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根據不同類型的三角形來向學生逐個介紹,幫助學生可以有效分辨與掌握三角形的區別與共同點。再比如,教師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的時候,先向學生介紹三角形內角和的基本概念,讓學生在自己的理解中去猜測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并引導學生自己去運用量角器驗證,接著教師向學生播放關于三角形內角和驗證方法的教學視頻,以此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最后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展示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去鞏固所學的知識,以此達到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寓教于樂是現代教育中一種十分重要的教學理念,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與探究。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對學習才能充滿熱情,尤其是小學生本身就缺少自覺性與自律性,學習的動力基本都是源自于個人興趣,如果教師不能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那也就無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基于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身心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全面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能力[3]。
參考文獻:
[1]張月華. 談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 中國校外教育, 2018, No.636(16):138.
[2]毛建平. 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 學周刊, 2017(2):71-72.
[3]何燕. 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 陜西教育:教學,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