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柯達伊教學法作為當今世界最為重要的音樂教學法之一,其雖然引入我國小學音樂教育的時間不長,但卻以其實用性而受到我國廣大一線音樂教師的歡迎。結合教學經驗,積極探索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水平。
關鍵詞:柯達伊教學法;小學音樂教學;運用策略
小學作為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的重要階段,音樂學習亦同樣如此。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小學生在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來培養音樂興趣,從而提升音樂教學質量。本文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積極探索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策略。
一、柯達伊音樂教學法解讀
柯達伊音樂教學法是由匈牙利著名音樂教育家佐爾丹·柯達伊所創立的一種教學理論體系,其與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并列為世界三大音樂教育體系。其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1)傳統性。其在音樂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更加重視本民族的優秀音樂。(2)學術性。學習過程和教學內容的安排都要求由專家負責定制。(3)創造性。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4)實踐性。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提倡將歌唱尤其是合唱作為主要教學手段。柯達伊音樂教學法于20世紀80年代被引入我國,并在小學音樂教育領域得到推廣,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
二、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在識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在小學階段的識譜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入柯達伊音樂教學法的手勢教學,借助不同的手勢來代表不同的音符,然后根據手勢位置的高低幫助學生聯想音符高低,進而使識譜變得更加直觀,有利于提升識譜教學效率。利用手勢進行識譜教學,應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連接階段:小學音樂教師應幫助小學生在手勢和譜之間建立起聯系,從而可以根據手勢來識譜;第二階段為看唱階段:要求小學生看手勢來唱旋律,進而有效提升小學生對音高的把握水平;第三階段為聽辨階段:小學音樂教師呈現音樂然后要求小學生手勢表示并唱出相應的音。同時,我們還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手勢教學的基礎之上結合音樂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活動、動作,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
(二)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在節奏訓練中的應用策略
節奏是音樂的脈搏,學生如果難以準確掌握音樂節奏的話就難以真正理解音樂,因此節奏感的培養也就成為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利用柯達伊教學法開展節奏訓練,主要通過以聽、念、拍的形式進行,其主要優點在于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加直觀地體驗音樂節奏,更有利于幫助小學生識記和掌握。例如,我們在進行《老爺爺趕鵝》節奏訓練時,可以引導小學生邊讀邊做出動作,再請小學生一起進行動作模仿,邊做動作邊讀節奏,并帶入鵝的叫聲。如此一來,小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借助動作上的律動體會節奏,從而增強他們的節奏感。
(三)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在合唱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柯達伊曾經強調:音樂文化必須以歌唱為基礎。歌唱作為音樂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感受和體驗音樂的有效手段。將柯達伊教學法應用于合唱教學,主要遵循的是無伴唱教學模式。開始時,首先由音樂教師唱伴奏、學生唱曲調,然后教師再組織小學生演唱伴奏和曲調。當大部分學生初步學會歌曲之后再開展輪唱訓練,在前面訓練的基礎之上再開展合唱。例如,我們在進行《大鐘和小鐘》合唱教學時,一開始應利用手勢引導小學生將大鐘那種堅定有力和小鐘那種跳躍的感覺演唱出來,經過多次練習使他們產生一定的旋律走向,進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邊唱邊做手勢,從而降低學生合唱的難度。
(四)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在欣賞課教學的應用策略
音樂欣賞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聆聽音樂作品的方式來理解和感悟音樂,在聆聽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提高他們的評鑒和賞析能力。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我們應積極借鑒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堅持傳統性原則,注重開展具有民族色彩的音樂作品的欣賞教學,從而更好地引導小學生熱愛傳統文化。例如,在小學音樂教材中《半個月亮爬上來》《二泉映月》《賽馬》等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音樂作品,體現了柯達伊以民族傳統音樂為主導的教育理念。在欣賞這些民族音樂作品時,可以借助柯爾文手勢和節奏唱名法使小學生可以更加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民族歌曲的節奏風格。
參考文獻:
[1]金桂芳.淺談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6(6):118-119.
[2]汪萍.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現狀研究[J].考試周刊,2017(40):167.
[3]牛延龍.柯達伊教學法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7(15):28-29.
作者簡介:陳艷(1977.09—),女,福建松溪人,漢族,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成人教育中心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