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群 王少波
【摘要】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形成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本文從對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反思的誤區說起,以宜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對地方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應如何進行反思與重構。
【關鍵詞】高職院校 辦學特色 反思與重構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7-0031-01
辦學特色是指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它在學校改革和發展當中,特別是在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教育質量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時是外界認識學校的一個重要方面。一所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不斷的反思、重構與優化。
1.高職院校辦學特色反思與重構的誤區
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高度重視。對于地方高職院校來說,面臨的既有機遇更有挑戰。要想把握當前的良好形勢,迎頭趕上,高職院校需要對自己學校的辦學特色進行反思與重構。對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理解,必須認識到以下幾點:首先,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是指高職院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獨特性、穩定性、發展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其次,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不等同于高職教育的辦學特色。二者之間的關系如同個性與共性的關系,應在遵循高職教育辦學特色共性基礎上,發展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個性。再次,不能過分夸大高職院校辦學特色與本科院校辦學特色的差異性,應做到在研究二者共性基礎上取長補短,協同發展。最后,高職院校辦學不能“為了特色而特色”。真正的特色應建立在學校本身的歷史發展內涵和區域經濟發展趨勢的基礎之上。
2.如何優化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
優化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是在對辦學特色進行反思與重構基礎上采取的一些強化性舉措。宜春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一所服務于地方的高職院校,2014年省級示范院校驗收順利完成,學校隨之進入后示范發展階段,為把握機遇、克服挑戰,學校對原有的辦學特色進行了反思,提出了堅持“立足地方、立德樹人;精細管理,精準培養”的辦學宗旨,“控規模、調結構、提質量”的辦學思路,緊緊圍繞“建設特色鮮明、國內一流的高職名校”的辦學目標,以學生成才、全面發展為中心,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根本,強化內涵建設,形成了“54321”的辦學特色。并有了如下舉措:
2.1創新“五個銜接”的育人模式
學校依據地方經濟社會需求調整專業結構,圍繞宜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實施產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部署,學校緊緊圍繞培養學生崗位職業能力這個基點,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切入點,在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貫穿“專業與產業銜接,課程與職業標準銜接,教學與生產銜接,教師與師傅銜接,學生與員工銜接”的“五個銜接”,探索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如護理專業的“1124”模式、學前教育專業的“三層遞進”校園結合模式、生物質能應用技術(鋰電方向)專業“園企校融合、課崗能一體”模式,這些人才模式的形成凸顯了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特色,各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
2.2形成“四方聯動”的育人機制
學校從創新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入手,破解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之惑。2009年,學校率先在國內開設鋰電新能源專業之際,構建“園企校融合,課崗能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由此形成的“推進職業院校與園區企業對接”模式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立項為“江西省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項目已于2014年完成,取得積極成果。同時,促成了宜春市政府成立“宜春市校企合作協調領導小組”。政府的重視與參與,為校企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臺,解決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從而形成了“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方聯動的校企合作機制。
2.3營造“三位一體”的育人環境
學校圍繞“立德樹人”的辦學根本宗旨,已形成三大特色育人文化:一是榜樣育人,二是環境育人,三是實踐育人。學校以校園文化節、體育運動會、技能競賽會為載體,宣傳踐行三大特色育人文化。除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活動、社團文化活動、創新創業活動和社會體驗觀察等主題活動之外,全校50多個學生社團定期開展其它活動,涌現出一批校園文化精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
針對少數民族學生較多,學校開展民族工作“連心共建”活動,每年撥專款支持少數民族學生舉辦彝歷新年、藏歷新年歡慶活動,同時,多措并舉幫扶少數民族學生成長成才,民族團結之花開遍校園,各民族學生和睦相處,學校已被列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
2.4構建“兩個貫通”的育人體系
為了秉承終身教育理念,暢通學生多樣化、多途徑的成才通道,學校加快了構建適應地方產業發展需求、產教深度合作、中高職緊密銜接、專本貫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實踐。
學校與宜春市十個縣市區的11所職業高中、職教中心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形成辦學聯盟,實施中高職貫通項目。學校還與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等境外應用型技術大學開展合作辦學,建立專本貫通,聯合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
2.5打造“一個基地”的育人平臺
學校主動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潮流,將創新創業能力與人才培養相統籌,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建設了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集教學、模擬、實踐、培訓四大功能于一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基地推行“模擬環境下三統一”管理方式,即統一經營管理,統一門頭標識,統一教師指導,目前已有近20個項目進入基地孵化。學校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多元化服務平臺,編寫《大學生自主創業宣傳手冊》,免費為致力于創業的在校學生提供政策咨詢服務、融資服務、項目申報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培訓服務、市場拓展服務、法律服務、工商模擬服務等。學校與宜春市就業局聯合舉辦大學生創業培訓班,已開辦多期創業培訓班,免費培訓在校大學生、退伍軍人、大學生村官、社會(企業)人員共計數百人。
3.結語
辦學特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事情,它既是一個長期發展衍變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自我提升的過程。高職院校能否形成自身特色,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優化地方人才資源配置,直接關系到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學校的生命力。只有進一步結合區域經濟特點和發展趨勢,明確辦學定位,擴大辦學視野,提高辦學質量,才能把高職院校建成辦學機制靈活、辦學特色突出、中高對接緊密、服務地方有力、社會聲譽良好的特色鮮明、國內一流的高職名校。
參考文獻:
[1]王健.關于新建本科院校凝煉辦學特色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9):15-17.
[2]劉智運.高等學校辦學特色研究 [J].大學教育科學,2003,(1):9-11.
作者簡介:
高健群(1963.06.13-),男,江西宜春人,碩士,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從事高職教育,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