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興
【摘要】美國著名教育學家赫德將核心概念定義為能夠體現出這門學科的圖景、學科結構主干部分的概念。美國課程專家埃里克森補充了這一概念,認為核心概念具有科學持久性,能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中。結合這兩名專家的定義,可以將生物核心概念視為能夠呈現出生物學科的核心面貌,支持生物科學研究及發展的概念。學生如果要對生物及其生理現象本質屬性的認識,就必須掌握的最重要的概念。因此以一定的教學觀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為完成概念教學目標或教學任務,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對影響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系統化的總體研究并最終可形成以下具體操作的整體化實施方案。
【關鍵詞】高中生物 生物教學 核心概念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168-02
一、應用直觀的知識形成具象的概念
在開展概念教學時,教師要意識到,不是直接灌輸給學生概念,學生就能理解這一抽象的概念的。概念,是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認知、學習經驗建構出來的。如果教師希望學生了解概念,就要引導學生建構概念。建構概念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引導學生直觀的了解具象化的知識。
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基因的表達概念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多媒體,讓學生觀看三種RNA的差異,學生對比著三種RNA結構的差異,能夠了解三種RNA是不一樣的,它們負責不一樣的功能。在讓學生理解DNA與RNA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以DNA的一條鏈的模板合成RNA的過程動畫視頻。通過觀看動畫,學生便能理解DNA和RNA雖然只有一個字母的區別,但是它們的功能有本質的區別。DNA記錄著遺傳信息,RNA是傳遞遺傳信息的物質,當細胞中所含有DNA的表達時,RNA便負責把DNA的信息轉錄和翻譯過去,形成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在學習概念知識時,如果教師一味的給學生講抽象的信息,學生會聽不懂抽象信息里包含哪些關鍵內容。為了讓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教師要引導學了解微觀的、具象的知識,學生在觀看和體驗知識的過程中,能對概念知識有初步的認知。
二、應用對比的方式形成抽象的概念
當學生通過了解了微觀的知識、體驗及感到知識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整合體驗到的信息,幫助學生建構一個抽象的概念。這個抽象的概念就是學生將要探索的知識。建構概念的第二個環節,就是教師要幫助學生把具象的知識抽象化。
比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比DNA和RNA,讓學生理解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學生通過比較可以了解DNA的基本單位為脫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單位為核糖核苷酸;DNA五碳糖為脫氧核糖、RNA的五碳糖為核糖……教師引導學生對比基本單位、五碳糖、含氮堿基、結構、主要存在部位的參數,可以引導學生理解DNA和RNA分別是什么是生物概念,它們的差異究竟是什么。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概念時,要引導學生學會擬訂描述這個概念的關鍵信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綜合描述這些關鍵信息、對比兩個相似概念的關鍵信息,讓學生理解概念知識包含了哪些關鍵信息,這些信息的意義是什么。當學生理解了概念構成的關鍵信息以后,便能對抽象的概念有初步的認知。
三、應用認知的沖突形成本質的概念
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有時受著既定思維定勢的影響、或者存在著錯誤的認知,對概念有一些錯誤的理解。如果學生不能正確的認知概念,學生構建的概念知識就是錯誤的。教師在教學中要了解學生較易發生錯誤的概念,針對學生的認知不足予以提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構概念的第三個環節,就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概念學習,了解概念構成的細節。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染色體組的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單倍體生物的染色體組數是不是一定是單的?如果不是,那么單倍體的單代表著什么意思?如果學生了解了單倍體和二倍體的區別,就會理解單倍體概念的單,描述的不是染色體組的個數,而是染色體組是否為純合的成對基因,即判斷基因是否由受精卵發育而來。
在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可能存在的學習疑惑、學習分岐提問,幫助學生發現概念構建存在的問題。當學生發現自己不能正確的理解概念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課本、或者交流探討,直至掌握概念知識。
四、用圖式的理論形成系統的概念
待學生了解了概念知識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應用圖式理論來描述知識,使學生能把知識與知識聯系起來,形成一套完善的概念體系。當學生能夠從科學的角度、宏觀的角度,應用概念體系的方式描述概念知識時,便意味著學生掌握了核心概念。建構概念的第四個環節,就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的、客觀的、深入的描述概念,建立概念體系。
生物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時,要應用各種策略,幫助學生建立核心概念知識。學生只有掌握了生物核心概念,才意味著他們深入的理解了生物學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