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書志
【摘要】近些年來伴隨著人們對教育事業的關注,教育改革的力度大大加強,由于年齡特征導致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有著充足的好奇心,但數學這門課程往往伴隨著抽象的圖形、復雜的計算和縝密的邏輯,使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本文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策略進行簡單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134-01
引言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們往往對課堂上的知識理解不夠徹底,而教師的教學方法大多也被局限在黑板和教具中,這提高了學生們對于小學數學的理解難度,也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對當前的教學工作進行適當的優化,結合創新理念來加強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仍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其一就是教學方式雖然經過了長時間的改良,但還是過于死板,由于老舊的觀念導致很長時間我們的教育工作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在這一過程中并沒有形成雙向交流,使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降低,同時也極大的影響了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成果不佳。第二就是對學生的學習引導方向出現偏差,由于教師在課堂上處于主導地位,導致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只能通過教師來講解,學生很難養成自主思考的能力,導致學生學習被牽著走,不能很好的達到相應的教學成果。最后則是對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力度不夠,舊觀念是將整個班級作為一個集體來進行教學,由于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方式的不同,在數學學習中的進度有快有慢,這種“一鍋端”似的教學并不能很好的照顧到每個學生,導致不同學生對于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出現差距。
2.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策略
2.1運用數學游戲培養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學生們的年齡特征導致了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強,如果能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來進行教學,既可以將知識更好的灌輸,同時也能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小學年齡階段的特征就是容易貪玩,由于課本中內容有一些枯燥的數字、抽象的圖形、難懂的公式定理和邏輯思維方式,導致許多學生形成了刻板印象,從而影響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所以很少有學生能夠在這45分鐘保持充沛精力來學習,而數學游戲這一方法就能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下學到知識。
2.2結合時代發展改善教學方式
信息時代高速發展不僅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發展的機遇,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個人能力占據了主導地位,而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導致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新思路、新舉措沒有得到良好的落實。而互聯網的發展則給教師帶來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加強了與其他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了教師之間教學方法的互補,使教師在互聯網中實現了成長,而現在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將數學課堂變得更加多姿多彩,改變了以往的教師單方面控制課堂的模式,學生在課堂上逐漸成為重心,教師從原先的“主宰者”逐漸變成了“領航員”。
3.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案例分析
在某小學圓周率“π”的教學中,就運用了信息技術和數學游戲等方法提高了教學質量,傳統教學中由于學生對圓周率的認識不足,π的抽象性可能導致學生對于圓形面積與周長運算的理解不夠深刻,該校教師針對這種情況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屏幕上對π的來歷進行圖形演示,并通過軟件進行了簡單的圓周率推導,加深了學生們對于無理數π的理解和認識,從而使圓周率的應用更加靈活。在課件展示中對圓形的面積公式來進行推導,還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圓的周長及面積的認識,利用圓形的規律來進行思維拓展。為了使圓形的特點得到充分的認識,在課堂中讓學生們進行了數學小游戲,游戲內容是首先在多媒體上展示一個正在運行中的汽車,同時讓學生們思考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形,學生經過討論會得出許多結果,也會進行不同程度的猜想,教師根據學生這些想象讓學生利用硬紙卡來制作各種各樣形狀的車輪,并用竹簽組成一輛小車,根據觀察小車的運行狀態來得到車子輪胎為什么是圓形這一結果,最終明白了圓形能夠提升汽車穩定性,從而引出圓的中心與邊的距離一致的規律,可以說這種模式加深了學生們對于圓周率的認識,并通過小游戲來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這種思想能使日后的學習更加簡單輕松。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而當前的創新工作也要緊抓這一切入點,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認識,加深數學概念的理解,科學的建立數學基本素養,并培養學生獲得良好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文.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8(07):23-24.
[2]孫玉橋.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7(16):119+128.
[3]肖榮生.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重要性研究[J].才智,2016(26):201.
[4]劉學梅.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1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