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寒冰
【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主要從五個方面做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轉變“教材是真理”的教育觀念;構造新型課堂的角色結構;善于開闊學生的思路;要使數學理論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
【關鍵詞】創新意識 質疑 自由 民主 開闊思路 聯系
【中圖分類號】G642;O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146-02
創造是人類智慧和意識能動性的最高表現,是學生自我發展的一種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前提是渴望創造,既具有積極的創新意識。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這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來進行,心理學表明,整個學生階段,學生個體的創新能力是不斷上升的,所以,學生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大好時機?,F結合教學實際談幾點體會。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有創新意識
現實的數學教學以知識為中心的傾向仍很嚴重,許多教師仍然把知識的傳授視為教學的最終目的,過于重視理性因素,忽視人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非因素,學生創新思維的健康發展被人冷落。忽而,在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數學教師必須增強自身的創新意識。教師要通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因素,選一些材料和題目,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親身體驗創新的實踐過程,從而,實現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首先,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其健康成長。創新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個學生健康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注重個體差異,注意發展每個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創新精神,滿足不同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需要;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求知,努力營造輕松、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對于有見解、有創造型表現的學生,要進行適時的鼓勵和表揚,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有利于引發學生的創新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成才意識;再次、教師精心設計情景,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去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實現知識的遷移,達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
二、轉變“教材是真理”的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傳統的教學方法,不鼓勵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結果大多數學生只能以教材的敘述進行被動的思考,這樣導致學生對教材和教師過分的依賴,影響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事實上,創新精神養成的最好動力是個人發自內心的興趣和主動的求知欲。因此,要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新精神,就必須重視自學,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尊重學生經過思考的來的觀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鼓勵他們自學。另外,要加強討論式的教學,教師要鼓勵學生盡可能的運用多種途徑尋找答案,或采用分組討論的方法,促使每個學生變換思維方式,提出自己的見解。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構造新型的課堂角色結構
教學的真正目的不是外在的行為變化,而是內在的能力或感情的變化,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必須改變教學中,教師一統課堂的權威地位,必須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重新構造數學課堂中教師角色的結構。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以前以教師講解為主轉化為以學生思考討論和動手練習為主,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投入到課堂的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其次,教師要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善于激發、點撥學生,營造自由、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養成交流與合作的學習習慣,增強創新意識。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善于開闊思路
教學中,要注意設計開放性題目,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問題,以便開闊思路,靈活解題。可采取用一題多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形式,以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放手讓學生自己來設計練習。這樣,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發揮其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強化,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質,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使數學理論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
數學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是否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而數學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學生能否從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數學知識,或能否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隨時注意引導學生把學生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例如,學習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后,教師應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 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利息知識后,算一算自己在銀行存錢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利息;學習解三角形后,測量一下自己學校的教學樓的高度等等。這樣,可是學生感到數學的優越性,體會到數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懂得數學的真正價值,從而提高他們渴望創新的動力,培養他們勇于創新的精神。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把學生培養成善于探索、勇于創新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