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共享經濟成為21世紀全新的經濟形態之一,其核心在于強化使用權,弱化所有權,實現資源的整合利用與優化配置,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好的生活體檢。共享經濟是社會文明發展至今的必然趨勢,也是時代進步的重要標志。文章從我國共享經濟的定義和起因出發,對我國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詳細分析,深刻闡述了我國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我國共享經濟良性發展的重要對策,以期為我國共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互聯網;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現狀;決策
信息化時代下,形成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即共享經濟。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共享經濟成為我國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發展的最基本要求,對加快推進其他行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雖然共享經濟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但其發展速度之快,規模急劇擴展,涉及范圍之廣,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作出突出貢獻。近幾年來,共享經濟已經滲透到我國社會各行各業,隨處可見,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活動息息相關。因此當前形勢下,探索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和優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共享經濟概述
(一)共享經濟的定義
共享經濟最早于1978年與協同消費的概念被人們首次共同提出,于2008年金融危機之時得以重視,成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消費形式,指個人或者第三方市場平臺將物品的使用權以某種方式進行暫時性轉移,可以謀取一定酬勞的經濟模式,本質上是實現閑散勞動力和貨物等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在這個過程中物品使用權與所有權相分離,人們通過社會化的信息交易平臺,采取租賃的方式展開,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成本的最小化,達到資源享受者和資源提供者之間的互惠互利。[1]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共享經濟的理念在短時間內迅速走近大眾生活,促使諸多新興行業不斷崛起,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二)共享經濟的成因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21世紀,現代科技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取得顯著進步,精準的GPS定位系統、網絡交易平臺、第三方支付平臺為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了雄厚的技術支持,能夠幫助人們在短時間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產品,通過支付一定報酬實現交易,在降低成本的同時讓共享更為便捷可靠。
產能過剩。當前經濟條件下,由于有效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產生的產品過剩,促使個人或商家尋求交易平臺交換閑置物品,實現物品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以期自身能夠獲得一定的收益,這樣有利于解決我國當前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
人們共享意識增強。新時代下,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觀念和環保意識有所改變,逐漸認識到資源共享的重要性。加上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促使許多勞動力進入共享狀態,這就為當前中國共享經濟提供了富足的勞動力和服務資源,有利于提高市場資源的利用價值和利用效率。
二、中國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
(一)推動制度變革,提升經濟運行效率
當傳統經濟增長模式難以滿足當前經濟的發展速度,拓展新的經濟增長方式便迫在眉睫,共享經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共享經濟改變了以往通過購買獲得商品和服務的經濟模式,使得人們通過租借的方式就可以獲得所需商品,讓更多的閑置資源得以有效合理配置。從商家的角度而言,共享經濟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共享經濟幫助人們以更少的金錢、更快捷的途徑、最短的時間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由最初的買買買到現在的租借,從多方面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2]由此可見,共享經濟無形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對我國傳統商業模式產生了巨大沖擊,為資源供應者和需求者雙方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我國現存不合理制度的變革,有助于提升我國經濟運行效率。
(二)以共享交通為首,帶動新領域發展
共享交通是共享經濟的先行者,是目前普及度最高、使用范圍最廣的行業。隨著近些年來共享交通競爭不斷增大,業務范圍有了新的擴展,由最初的單一共享私家車,到如今的代駕、租車等。近幾年的OFO、摩拜單車更是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共享單車為人們解決了近距離出行的問題。受到共享交通的啟迪,我國共享經濟的其他領域也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比如交通出行領域的優步中國、金融領域的人人貸、房屋租賃的螞蟻短租、物流領域的京東到家、專業技能領域的知乎,都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勢頭,為資源提供者和資源使用者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達到信息資源的合作共享。由此可見,共享經濟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規模急劇擴張,共享經濟發展迅速
隨著共享經濟在我國突飛猛進的發展,相關行業在規模和數量上也呈急劇增長的態勢。據統計,我國共享經濟在2010年到2015年的五年時間里成迅速擴張之勢發展,從之前的不足三十余家、資產總值不足億元的微小規模,急劇擴張為資源提供者多達五千多萬家、資產總值超一百億元的巨大規模,資源使用者更是高達到三億人次以上。[3]盡管共享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諸多無法預測的問題,但是通過政府的有效干預,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共享經進行宏觀調控,大大降低了潛在問題的出現,加快了共享經濟在我國的發展進程。
三、中國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相關法律法規有待完善,缺乏監管
共享經濟屬于新興商業模式,存有很大變數,而當前條件下,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多數國家的現有法律規范多以工業文明社會為基準,制定時間較早,與互聯網時代發展下的共享經濟存有很大距離,難以適應共享經濟發展現狀的政策法規必然導致各種不合理經濟亂象叢生,甚至會出現資源浪費現象。如果政府對此現象不加以管制,就會將許多共享經濟模式推至灰色地帶,致使他們面臨著隨時被叫停的風險。
(二)信用體系不健全,失信現象頻發
信用體系的健全與否是共享經濟良性發展的檢驗標準之一,信用系統的缺失是共享經濟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基于某些社會歷史因素,我國整體信用環境處于低下水平,誠信缺失現象普遍存在,具有權威性的信用體系亟待完善,社會整體信用水平和居民信用意識迫切需要提高。[4]當前,在個人信用方面,美國形成了完善的信用標準體系—包含品德、能力、條件、資本、擔保品、穩定性等要素,造就了美國共享經濟的繁榮發展;而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起步較晚,缺乏統一的信用標準,社會整體信用水平落后,失信行為頻發。比如,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信用市場缺乏統一規范,融資平臺在進行融資過程中常因客戶信用缺失而導致網貸平臺跑路現象頻頻出現,嚴重阻礙了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根據我國企業聯合會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誠信缺失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多達五千億元之多,損失尤其巨大,致使我國共享經濟發展進程緩慢前進。
(三)信息安全管理力度薄弱,用戶信息泄露問題突出
共享平臺擁有龐大的數據庫,包含與用戶息息相關的重要數據,由于我國共享經濟發展不成熟,缺乏監管,導致用戶信息被不良商家竊取,使得用戶長期處于騷擾狀態中,對用戶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都會造成一定威脅。新時代下,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隱私,對于信息泄露現象非常不滿,這就造成用戶對共享平臺的反感,讓用戶從內心開始拒絕共享經濟,進而從客戶來源上嚴重制約了共享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因此共享平臺信息安全管理不當,不能有效保障用戶的信息安全,將會大大降低人們對共享平臺的信任,沒有用戶支撐,共享經濟將面臨巨大挑戰。
四、中國共享經濟發展的具體對策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力度
當前關于共享經濟的法律法規還有很大漏洞需要去完善,要想推動我國共享經濟的發展,就必須建立一個包容、自由、開放的社會環境,這就需要國家依據共享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力度,針對不公平競爭采取措施,減少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降低損失,創造豐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近幾年來,我國也出臺了一些相關法律法規,比如2016年出臺的關于網約車的管理辦法,就明確規定了網約車在我國的合法地位以及一些具體監管措施,提高了網約車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在網絡直播和互聯網金融方面也不例外,根據其蓬勃發展之勢,也出臺了一些監管政策,取得顯著成效,有力推動我國共享經濟能夠順利開展。[5]政策的強制規范,政府的合理引導,才能充分釋放共享經濟的發展活力。與此同時,也應鼓勵創新,而不是一味地加以強制性規范,只有規范與創新并進,才能促進共享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構建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有效規避風險
共享經濟是建立在資源提供者與資源享用者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誠信是共享經濟的重要支撐。構建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可以以交易平臺的實名制評定信譽度,比如在我國可依據芝麻信用積分指標進行信用評價,將積分體系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公平、自由的市場經濟秩序;構建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加強對失信主體的懲戒,用社會道德力量加以約束,減少信任危機事件的發生,從而為共享經濟提供更加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支撐。
(三)加強信息安全管理,保護用戶隱私
面對新型商業模式,國家應該進行科學合理的宏觀調控,勇于打破常規,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共享經濟的飛速發展在于獲得海量客戶信息,其中涉及到用戶的生活習慣、需求偏好、價格選擇、支付信息等方面,這些信息對于政府打擊網絡犯罪、制定相關政策有著重要價值,但是如果對用戶信息沒有進行有效管理,信息泄露現象頻發,勢必影響共享經濟交易平臺的可信度,危害廣大用戶的根本利益。[6]因此,國家必須加強共享經濟交易平臺安全管理,建立國家網絡安全應急機制,加強對公眾個人數據的安全保護;在教育系統內,引導學生安全上網、文明上網,注重培養學生的網絡信息安全意識;在社會范圍內,做好信息安全意識宣傳教育,加強全民對自身隱私保密性的重視。
綜上,共享經濟在我國發展迅速,且勢頭強勁,有著可觀的發展前景。在發展共享經濟的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突發狀況,這就需要國家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力度,完善信用體系,加強平臺信息安全管理,規避潛在風險,實現共享經濟的快速、長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洪耀,姚玲."互聯網+"時代下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和對策思考 ——以共享單車為例[J].中國市場,2017(09).
[2]解軼鵬,石玉.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J].國家治理,2017(17).
[3]湯天波,吳曉雋. 共享經濟:“互聯網+”下的顛覆性經濟模式[J].科學發展,2015(12).
[4]馬強.共享經濟在我國的發展現狀、瓶頸及對策[J].現代經濟探討,2016(10).
[5]王喜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共享經濟[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8(02).
[6]甘俐俐.共享經濟現狀、問題、決策分析--基于政治經濟學視角[J].現代經濟信息,2017(10).
作者簡介
史守劍(1965-),男,漢族,安徽合肥人,碩士,中共蕪湖市委黨校教務科研處副處長,研究方向:創新與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