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影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的成效對于小學階段兒童的生長發育及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音樂教學領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隨之而來需要教育工作者解決的一些問題,如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學效率低,學生主體性得不到落實;教師由于對新課程的理解不到位等諸多問題。本文意在為小學音樂教學提供幾點建議,以便積極應對小學音樂教育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小學 音樂 教學 多媒體 創新性 教師素質 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203-02
小學是兒童成長發展的重要階段,小學音樂課的教學成效對于小學生德智體全面均衡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一些問題不容忽視,過度的重視教學形式,過度的依賴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素質有待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體現,學生創新能力差,事實上“中小學生培養創新能力不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1]
問題:
一、教學效率低,多媒體使用不當
隨著社會現代化不斷發展進步,小學音樂課堂中,利用計算機等一些網絡通訊技術作為核心的多媒體進行教學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這與傳統的音樂教學比較凸顯了很大的優勢。但是也因此出現的一種偏激的現象,有些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貫穿課堂始終,似乎一切教學內容均體現在多媒體中,似乎多媒體是萬能的。尤其在試聽課、公開課等課堂體現的更為明顯,甚至成為評比的必要條件,很多時間學生們只是坐在座位上機械的瀏覽多媒體中的影像,尤其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等不到很好的施展。
二、音樂教學主體被忽視,創新能力差
新課程對于小學音樂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理念和要求,正常的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融合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變互動的過程,實際教學實踐中,教師缺少與學生的互動,限制學生之間的互動,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的思維被束縛,教師往往只盲目執行自己的教學設計,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有效性低,教學的主體被忽視。
忽視個體差異,創新能力差。教學過程中,忽視不同個體對于相同音樂作品的理解感知程度不同,抒發體驗方式不同。每個學生具備自己獨特的個性特長,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這種個性特長往往未被發掘,甚至被抑制,這樣持續長久的模式,課堂缺乏活力,抑制著孩子的天性,學生自身自主能力差,主體意識薄弱,自學能力低,創新理念和意識在中國的教育中理論上的重視與執行上的缺失形成了巨大反差。
三、輕視音樂教育,師資水平影響教學成效
由于整個社會環境及高考制度的影響下,從高中到初中甚至到現在的小學,只注重數學、語文、英語等高考必考科目的學習,對于音樂等所謂的小科目完全不重視,這樣尷尬的位置必然注定著學校對于音樂教學的輕視、學生對于音樂教學的漠視,與新課改對學生所要求達到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的標準軌道,長久來看,更不利于學生德智體美等綜合素質的均衡健康的發展。
音樂課音樂教師的言行主導著整個課堂教學,決定著教學效果的成敗,小學音樂課教師與其它學科教師比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情況。音樂教師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有待提高,音樂課教師缺乏,其他任課教師兼代等諸多問題,導致新課改所要求學生達到的知識和技能不能有效實施進行。教師得不到有效的培訓,掌握專業技能較少。對于教師而言,有效的專業培訓一直是個人發展的必要條件。較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教師所具備的專業技能要求是較多的,如吹、拉、彈、唱、跳等,而目前小學音樂教師現狀,不容樂觀,教師所掌握的專業技能種類較少,無法很好滿足教學實踐需要。教師涉獵知識面較窄,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感知能力受限。
建議:
一、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該階段兒童身心發展特點,教學手段和設備的應用以生動性、直觀性為宜,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的被使用,體現著其不可替代的優勢。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學生達到的知識和技能,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充分有效利用多媒體設備,將這些知識與技能融入多媒體教學的音樂、圖片、視頻及文字中,由此增加音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知音樂,也由此讓學生形象直觀的容易理解教學內容,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一些難于理解并枯燥乏味的樂理知識等。學生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積極性被調動,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彰顯個性創造
新課改明確教育教學最重要的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明確認識到: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才能使小學音樂教育教學要想取得較好的成效。其一,興趣入手,和諧課堂。重視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充分認識到小學生心理發育尚不成熟,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興趣入手,并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學生精神上得以放松,從而不但使學生的心智得到美的陶冶,聽覺、視覺等感官得到全面發展,學生也可以通過音樂表達自我,釋放自我。
其二,鼓勵培養創新思維。相同的教學設計,相同的教學環節,相同的教學氛圍,甚至是同一節課,對于不同的個體來說,教學的效果都是有所不同的。原因也是錯綜復雜,如所在不同的家庭環境、所接觸的社會環境,不同個體所具有的知識底蘊,對事物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聯想能力等等,使得不同個體對于同一首音樂作品的理解程度有著天壤之別,從而出現了教學效果的非統一性。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新課改標準的制定要求也并非是要讓所有的學生都達到相同的效果,而是要充分利用這種非統一性,為學生提供表現和表達的機會,積極的鼓勵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感受,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擁有和具備永久的創新能力。“開發創造性發展潛能,提升創造力”[2]切忌不接受甚至壓制學生非常規和“另類”的表達方式,阻礙學生個性的張揚和發展。
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在不同形式、教學的各個環節,以及各方面的教學內容中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等方面充分讓學生體驗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
三、提升對音樂教學的重視,加強師資建設
音樂是小學教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小學階段,音樂教學實施與成效不僅有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而且對于學生其他文化課程的理解與掌握,甚至對于學生整體綜合素質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提高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教師等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積極鼓勵各級教育部門組織和舉辦各種形式和規模的社團如歌唱社團,各類樂器社團;各種類型的比賽和文藝表演,如演歌唱比賽,舞蹈比賽,鋼琴演奏會等,一方面提升音樂教育教學的軟環境,良好的音樂氛圍更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另一方面,還可以改善音樂教學硬環境,如音樂教學硬件設施的配備與更新。
針對小學音樂教師問題,其一,壯大小學音樂教師隊伍,提高入職的門檻,爭取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畢業生加入到隊伍中來,填補小學音樂教師空缺及匱乏。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薪資水平,使其生活得到保障,國家級各級教育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音樂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幫助音樂教育工作者解除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負擔和困惑,提升小學音樂教師社會地位,并充分認識到其所從事的工作重要的價值性。其二,提高小學音樂教師培訓的有效性,并拓寬專業技能培訓的廣度和深度。組織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通過聘請,鼓勵自愿等方式使新課程的制定專家,各級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家、教師、一線優秀教師代表等舉辦不同規模的培訓、講座、研討會,使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有效的教學方法得到推廣,新課程的所要求掌握的知識技能方法得到正確的認識和實施。通過公開課的方式,可以提升一線教師學習的熱情,為教師的不斷深造及優秀教學經驗得以交流,成功的教學案例得以效仿。
問題與挑戰并存,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實踐中,如何有效的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通過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水平,從而培養和學生的自主能力,創新能力,廣大教育工作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新理念(第二版)[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2.
[2]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