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先強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學生道德素養與法治精神的重要課程。初中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人生觀和價值觀亟待建立,對初中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既符合初中生的成長特點,也是新時代教育的要求。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德育教育,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德育能夠幫助初中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本文旨在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進行研究,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 道德與法治 德育 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7-0073-01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不良思想和思潮影響著每一個人。初中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良好的判斷能力,面對信息化時代的各種誘惑,很容易把持不住自己,沉迷于低級趣味和網絡游戲中不能自拔,不但耽誤了學習,也嚴重誤導了人生觀的建設,影響了人生的健康發展。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
1.不重視
中學是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但是很多教師對于這一點沒有一個基本的判斷,依然是把學生的學習作為考察學生優劣與否的重要指標。以為只要學習好,道德就能跟上,所以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是不積極的。人是復雜的動物,沒有誰生下來就是孔子,必須要在后天中加以引導和培養,才能樹立健康的人格,擁有高尚的品質。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不重視直接影響了德育教育的開展,使德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成為空中樓閣。
2.輕實踐
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一大不足是教學方法跟不上新時代的發展。很多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沒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缺乏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解,自然也就不能把德育充分地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之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書本上的行為規范和準則,不是知道就夠了,而是只有在實踐中真正做到,才符合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目的。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
1.創新教學方法
初中生處于青春前,逆反心理比較強,單純的依靠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進行德育教育,不但達不到目的,甚至可能讓學生反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有鑒于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就必須改進教學方法,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比如在講到友誼時,教師就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對于什么是友誼,怎樣才能建立友誼并保持友誼,讓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認識到友誼的可貴之處,通過討論和問答,也能夠使小組中的人建立友誼。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把古今中外著名的友誼故事以影像或者幻燈片的方式展現給學生,比如可以是鐘子期和伯牙的故事,可以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可以是周恩人和毛澤東的故事,等等,通過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之間的深厚友誼,在多媒體的帶動下,促進學生對友誼的重視。
2.融入情感教育
德育的滲透離不開情感教育。德育教學本身就需要教師帶著感情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使學生在真誠的學習氣氛中感受到德育教學的力量和價值,并在生活和學習中自覺實踐。比如講到在集體中成長這一章時,有鑒于當前的初中生從小生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環境之中,集體情感意識比較淡薄,甚至對什么是集體,為什么要融入集體之中沒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那么作為教師,要想提高學生對集體的感受和榮譽感,就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講解,而是要帶著感情,發展學生的集體情感。對于平時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或者即使參加集體活動也不積極,甚至逃避,退縮的同學,教師就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自覺改正。比如教師可以讓每位學生針對集體榮譽感這個話題上講臺講一講自己的認識,對于平時集體榮譽不強的學生,教師和學生都要積極鼓勵,不取笑不嘲笑,使集體榮譽感不強的學生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教師可以在課下和集體榮譽感不足的學生多多交流,每當有集體活動時鼓勵學生參加。教師也可以借助于微信等信息工具把學生都加進一個群中,鼓舞學生針對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感受暢所欲言,在每日歡樂活躍的氣氛中,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3.提高教師道德水平
德育教學的引導者是教師,所以要想在道德與法治中順利滲透德育,不讓學生感到突兀,首先教師就必須是一位在學生眼中道德高尚,情感充沛,和藹可親的人。所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養,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把每一位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教育對象,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好感和尊重。初中生模仿能力強,一位優秀的教師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初中是學生步入高中,進而走向大學的重要歷程,在這個學習壓力總體上講還不太大的階段,教師要抓緊時間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盡快完善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建構,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其信息化時代下的抵御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從而為其未來的發展創造良好的道德動力。
參考文獻:
[1]李應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01)
[2]呂巧霞.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J].考試周刊.20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