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學勤
【摘要】現代社會全民素質教育水平的明顯差異,使得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在此時代背景下,由于初中數學成績存在兩極分化的現象十分嚴重,因此關于提高“學困生”分數的策略分析以及實踐研究勢在必行。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以樹立正確學習觀念、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以及教師實施正確的教育評價三個方面入手,圍繞如何提高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績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討論。
【關鍵詞】初中數學 思維能力 新課程 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7-0108-01
由于初中數學已經上升到了抽象、符號以及動態演變的階段,這些內容對于班里的“學困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我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擺正自己的態度,不要對其有歧視的心理態度,要相信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教育下學好,其次應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我們要實施正確的、有積極性的教育評價,使其對學習更有興趣和自信,進而提高“學困生”的成績。
一、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是提高初中數學“學困生”成績的基礎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同樣的數學課,同樣的教師,有的學生越學越輕松,越學越有興趣,而有的學生越學越無聊,越學越覺得數學是一種負擔;有的學生在玩游戲的時候通宵達旦還可以精神百倍,但是一回到課堂卻提不起興趣,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缺乏學習的動力,把學習當作一種負擔,這就是“學困生”當下的狀態,想要改變這種狀態,就必須對其進行一定的教育。在每次學期的開始筆者都會講一些樹立學習觀念的小例子,以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另外筆者還會提出為什么學習數學的問題,大部分“學困生”認為學習數學的意義不大,能夠學會加減乘除,在今后生活中可以運用就夠了;有的學生認為學習數學是因為考試,數學成績影響了整體成績,所以要學數學。其實不然,學習數學是一個過程,是一個人思維發展的過程,它代表著一個人甚至是一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例如,在面對雞兔同籠的問題上,雞兔若干只,共有88個頭,244只腳,分別有雞兔多少只?小學生會用加減乘除的直線思維,但是初中生會用二元一次方程的逆向解題方法解答,這就是隨著數學程度的提高促進了學生思維模式的發展,讓數學不單單是停留在了“生活計算”這一基礎的層次。學生在樹立了正確的學習觀念之后,才能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積極主動的學習,從而提高其學習成績。
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初中數學“學困生”成績的必要過程
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初中數學的學習中起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學困生”學習成績的必然經過。通過對個別“學困生”的談話,筆者發現他們學習困難的原因并不是智商比他人低,而是因為其上課時思維活躍,經常在聽課的時候想到其他事情,因此注意力就沒有完全集中在課堂上。教師在講課時,有些學生雖然會聽,但是聽著聽著就會去想其他的事情。由于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很多學生之中,因此,筆者就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筆記本,要求他們在數學課上也要記筆記,當學生記筆記的時候,他們會跟隨教師的思維去學習和思考,一邊記,一邊聽,這樣手腦配合,就很少出現不認真聽講的情況了。由于一些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對于教師寫的板書不知道哪些是重點,也不知道哪些該記哪些不該記,根據這種狀況筆者經常將重點筆記用彩色的筆標注。如在講勾股定理的時候,讓學生跟隨教師寫板書的方式記筆記,用彩筆標注公式,不僅要記公式還要記例題,每寫一遍例題就相當于加深鞏固了一遍對公式的理解,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上課的認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通過教師各方面的努力和培養,“學困生”能夠養成一個上課記筆記的學習習慣,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
三、教師實施正確的教育評價,是提高初中數學“學困生”成績的動力
在初中數學“學困生”中非常突出的一個表現就是他們在學習中不自信、不主動,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避免使用打擊學生自信心的言語,并在他們取得一定成績以后對其進行正面的教育評價,從而激發其學習動力。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會對課堂表現積極的“學困生”進行口頭的鼓勵,之后參考他們聽課狀態以及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或是以課堂隨機抽查的形式,或是以試卷答題的形式定期對他們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對進步較大的學生適當地進行獎勵,發放獎狀、筆記本、文具盒等,東西雖然小但是能夠給予他們一定的鼓勵,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極大地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為提高其成績加大了動力。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要關注數學“學困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其心理狀況,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學生取得一定成績之后適當地進行鼓勵,如此,才能不斷激發“學困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其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熊琴,羅建國.初中數學“學困生”學習障礙及教學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李燕,尹哲.淺析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