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蘭 李進民
【摘要】落實五大發展觀是中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中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完成這個重要而偉大的政治任務不僅要從理論層面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五個發展觀進行全面準確的解讀,而且要從實際出發,運用創新理念指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用協調發展觀指導高等教育思想的實施,對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的思考,用綠色理念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主旋律和開放思想,指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開放式發展,以共享理念指導思想政治理論課共建共享的五大發展思路,通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發展的各個環節和要素,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成“學生真正喜歡,終身受益”的精品課程。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 中職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5-0076-01
引言
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糾正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積極的態度應對各種困難,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進步。現階段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與當前的經濟社會相結合。一些社會問題將得到積極解決。在黨的第十八屆第五次全體會議上,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挑戰。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工作應該深入理解五個發展觀的內涵,把它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1.五大發展理念簡介
黨的第十八屆全體會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與開放、共享五個發展思路,是“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思想的靈魂,也是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把五個發展理念融入高職教育,首先,必須深刻認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理解五種發展思想的內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創新發展觀在五大發展思想的最前面,它體現了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創新是國家繁榮、強大的基礎,人類的歷史實際上是一部創新的歷史,因此,只有不斷地推動理論、制度、科技、文學的發展創新,才可以解決現階段我國發展中的現實問題,提升國際競爭力。
2.“五大發展理念”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2.1以“創新與發展”為動力推動高職院校發展
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體現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上,只有在高質量的課堂教學中,其他形式的思維政治工作達到預期效果,才能實現教育目標。因此,必須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互聯網+”時代,在許多大學生眼中的無聊和非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課”變成了一個生動愉快的故事、人物傳記;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激勵社會人,尤其是青年學生,“參與變革的現實”,在實踐中,激發人們的創新欲望,此外,創新評估機制必須強化基礎知識,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納入發展中。
2.2堅持協調發展理念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水平
所謂協調發展觀就是強調發展全局,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首先要著眼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個教育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和主要內容,把其他內容的教育工作結合起來,實現教育的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綜合人才。幾十年來,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開展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學科體系和豐富的教育內容。總的來說,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有很多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對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不夠,管理觀念還不健全,是傳統的,缺乏自上而下的完整的管理系統,缺乏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把握,沒有系統的管理和教育機制。因此教育工作者應從整個教育體系的發展出發,科學地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計劃和任務,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對提高教育整體水平的作用,實現教育工作與其他內容的和諧發展。
2.3追求綠色發展促進實踐教育
綠色發展觀促進全社會的健康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是建設一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同時,它也適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指導思想和新思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開展對可持續發展的思考,深化相應制度的完善,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途徑和方法,綠色發展理念倡導低碳、環保等,把這一理念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提高青年學生的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水平,可以更好地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結語
五個發展理念的重要性,這五個概念構成一個整體,相互作用,相互封閉。高職院校必須認真學習五個理念的精神內涵,與時俱進,找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審視當今社會,積極利用社會主義主流網絡資源文化,積極吸收西方文化精華,豐富自身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N].人民日報,2015-11-29.
[2]習近平: 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N].2016.
作者簡介:
馮慶蘭(1970年9月-),女,山東省禹城人,大學學歷,德州科技職業學院教師,中教一級。
李進民(1969年11月-),男,山東省禹城人,大學學歷,德州科技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