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貴
摘 要:隨著當前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的核心內容已經轉變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開展課文閱讀,能不斷的積累自身的文化底蘊和寫作素材,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并健全學生的人格。因此,課外閱讀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有著積極的幫助作用。本文就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闡述。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重要性
一、引言
語文是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學生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的基礎,而閱讀則是語文中的精髓所在。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小學里,獨立閱讀在學生的智力發展、道德發展和審美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缺少必要的課外閱讀,那么其思維模式會受到限制,缺少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影響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的更新教學理念,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空間,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小學是學生基礎知識積累和知識體系初步構建和語文學習興趣培養的關鍵時期,學生的學習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的階段,對語文課本上知識的閱讀獲取十分高效。但小學語文的知識較為基礎,知識體系簡單明了,無法滿足學生的成長知識需要,語文課外閱讀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小學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課外閱讀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和自身文學素養的提升。不僅如此,良好的閱讀能力亦是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形成的重要標志,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度感悟和作者的情感精神,將課外閱讀的知識應用到課堂學習中,將閱讀積累的素材作為作文題材,全面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寫作能力。為此,我們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的提升,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的策略
1.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能推動學生不斷的進行自主學習。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但對任何新鮮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因此,教師可利用學生的發展特點,為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教師可通過利用網絡移動設備,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閱讀環境,使學生能隨時隨地的進行閱讀學習,從而樹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敢于大膽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想,提出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進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的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例如:在教學《月球之謎》時,教師可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全面的展示月球及相關知識,進而有效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視頻的觀看,有效的為閱讀課文奠定基礎,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素材
小學生缺乏生活閱歷和經驗,認知能力不足,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時,要結合學生當前的實際情況,按照學生當前的語文水平和對字詞的掌握程度,為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滿足學生當前年齡段的需求。例如:在教學《景陽岡》時,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析和鑒賞外,還可以為學生推薦《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等四大名著,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從而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時,教師要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同時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使學生經過自主思考或小組合作,深入的了解課文的內在含義,同時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4.將課外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是學生核心素養必備的技能,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外閱讀時,要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的結合起來,運用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加強對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進而有效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加了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和寫作素材的積累,在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創作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游麗麗.試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15-16.
[2]龐兆文.試論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6(0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