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枝
摘 要:實踐教學是培養和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勞動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有效途徑。教育實踐活動對學生熟悉就業環境、了解學前教育特點、掌握保教操作程序、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等具有特殊作用。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實踐
教育實踐的安排要貫穿于三年教學活動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1校內實踐
1.1課程實習
是指在課程教學中與其配套的技能訓練。學科教師可根據本學科實際,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安排適當時間進行實踐訓練,如教學基本技能的訓練,教學組織能力的訓練,保教工作能力的訓練等。如《學前衛生學》等,教師授課時針對不同的內容,采取了帶學生到幼兒園實訓或進行現場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提高教學質量。
1.2開展活動課
活動課是幼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拓寬知識、培養技能、發展個性、形成專長、提高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活動課要安排在每周的教學活動總量之內,學校要制定活動計劃,安排教師輔導,提供必要的場地、設備等,使活動課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進行;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
活動課要注意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可通過舉辦講座、興趣小組、學科競賽、社區活動、大型文體表演等形式進行。
1.3建立幼教模擬實訓室
創建一個以工作為指向的課堂教學情境,建立幼兒園模擬教室,訓練學生的帶班組織能力、鍛煉學生上課實際操作能力,同時鍛煉其在幼兒園突發事件的調控應變能力。
2校外實踐
教育實踐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師范生了解學校教育教學的操作技能,而職場訓練的主要目的則不僅在于幫助師范生了解學校教育教學技能,而且在于幫助師范生全面把握職場中的教師職業。
要積極開展與幼兒園的合作交流。中職學校應與周圍多所幼兒園建成了合作關系穩定的幼師生實習基地。一方面,合作幼兒園可以為學校培養幼兒教師提供教育實踐經驗的指導,促進學校進行教育教學和課程改革;另一方面,可以在實踐中改進本專業的教學和管理,促進幼兒教育專業的發展。
2.1保教見習
從一年級到二年級,開設學前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教育期間每學期可每周安排一定時間組織學生到各幼兒園進行見習活動,使學生了解各級各類幼兒園的日常保、教和管理工作的基本情況,鞏固專業思想,促進專業學習。讓學生了解幼兒園,了解兒童的身心特點,深化認識能力的提高。學生深入幼兒教學課堂進行教育觀摩和見習活動,使學生了解幼兒教學現狀,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在見習階段根據每學期學習內容及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了解的逐步加深,可規定見習的具體時間范圍、見習的主題、見習的內容等。
第一學期學生剛剛接觸學前教育這一專業,幼兒園教學概念還很模糊,不了解幼兒園教學的開展流程,針對這一情況見習主題可設定為“幼兒園的一天”,見習內容確定為觀察幼兒園學生一日活動與教師管理,見習時間為三天,集中在開學頭三周進行,一周一天,三周分別在幼兒園的小班、中班、大班進行見習,同時一周的見習結束寫見習心得體會。
第二學期,學生在第一學期已經總的大概了解幼兒園一日活動及教師管理,幼兒園一日常規簡單來說就是“保育”和“教育”,那么第二學期就見習主題為“幼兒園保育工作”,見習時間為五天,不間斷。見習內容包括觀察教師保育工作,參與幼兒午餐、午睡的管理,學習意外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法和程序同時適當和孩子家長溝通。同樣見習結束寫幼兒園保育工作的見習報告。
第三學期學生在過去的一年已經學習了幼兒園教育的相關專業知識,見習主題為“幼兒園教育活動”,見習時間安排在半期,時間為兩周,前一周見習的主要內容為學習幼兒園課堂教學,包括學習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內容與過程、課堂組織與形式等,后一周見習內容為帶班學習,學習教室的布置、教具的制作,參與幼兒園大型活動的組織準備工作,積累工作經驗,為以后工作做好鋪墊。見習結束前重新布置帶班的教室并講一堂課,見習結束后交一份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及絞死布置方案。
第四學期因為學生要準備幼師專業技能考核和參加幼師資格證考試就不參加校外見習。
2.2綜合實習
組織安排學生在實習基地進行的綜合性教育及保育實習,這一活動貫穿在保教見習活動中,其目的是讓學生鞏固課程內容,鍛煉運用理論知識解決保育、教育和幼兒管理等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強化職業技能,提高專業素質,為就業創造條件。
2.3頂崗實習
幼師教育實習是幼師職業能力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將中職院校和幼兒園密切聯系起來,促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更好地服務我國幼兒園教育事業。同時為了將職業能力培訓活動貫穿整個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在第三年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到實習基地頂崗實習進行角色扮演,以加強學生的師范技能訓練;頂崗實習過程主要包括計劃、組織與動員、實施、考核、總結與表彰五個階段,每位隊員在聽課、試教、評課前,都要認真備課,課后積極與上課老師和聽課老師交流,及時糾正教學存在問題,并進行教學反思,爭取每一次提升和改進自身技能的機會,爭取做一名善于學習和反思的老師。期間主要要求有:教學工作實習包括在原科任教師指導下進行試教;在原科任教師帶領下進行聽課和評課;進行作業批改、課后輔導、測試等工作;班主任工作實習(前6周)包括在原班主任指導下制定班主任工作計劃;主持班級日常工作;按計劃開展班團活動;在原班主任指導下,開展主題班會課;做好重點輔導學生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姜大源.當代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研究[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