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長江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永恒的主題。而現(xiàn)在很多學校的學生整日忙于各科繁重的學習中,語文閱讀多數(shù)局限于教材。而單靠教材二十幾篇課文很難達到培養(yǎng)閱讀能力,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主題學習”活動為我們的閱讀教學提供了“下鍋之米”,是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
【關(guān)鍵詞】主題學習 語文教學 讀寫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110-01
如何讓主題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綻放精彩,保障閱讀時間應是問題關(guān)鍵所在。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原有的教學思想,用新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造出適合主題學習的教學方法,為主題學習的實施提供有利的保障。下面是我在主題學習活動開展中的一些做法。
一、課文教學要精選與整合
1.整合單元內(nèi)容進行整體教學
對文體一致的單元,可以采用單元整合學習的形式。即將這個單元的幾篇課文放在一起學習,字詞句、文章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安排、寫作方法等按項同時處理。因為幾篇文章的文體相同,所以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對這種文體有更明確的認識,又可以把原來4-5節(jié)課的時間減少到2-3節(jié)課。課堂效率提高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就有了。當然教師在學生質(zhì)疑展示時,對每首詩歌的重難點要及時點撥,使學生對重點內(nèi)容更加明確與清晰。
2.精選重點課文進行教學
語文教材每單元的課文都分為講讀課文和自讀課文,我根據(jù)不同課文讓學生分類來學習。對于重點講讀課文,一般讓學生單獨學習,文本處理上細致一些,讓學生對這些文章把握更全面一點,理解更深刻一點。對其他課文采用自讀形式學習,力求一節(jié)課2篇。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抓住文章之間共性的東西或各自獨有特色來學習領(lǐng)悟。這樣的自讀學習,既能使學生學習到教材中的知識精華,又不會使《主題學習叢書》被忽略。
3.壓縮精講課文
對于重點單元重點文章,無法進行整合的,就改進學生學習方法,提高課堂閱讀效率。如學習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是古典名著選讀,需要進行精讀學習。但為了給“主題學習”騰出時間,采取精講,將每堂課講授時間控制在15分鐘之內(nèi),重點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談論、交流發(fā)言。
二、主題閱讀,有效開展
1.精選閱讀材料,確定閱讀重點
《主題學習叢書》中的文章應與教材中文章一樣,也應有主次之分。閱讀上也應如培根所言:“書有可淺嘗著,有可吞食著,少數(shù)則需咀嚼消化。”課前教師精選材料,確定重點,對材料主次輕重做到心中有數(shù)。因為要求學生對每篇文章精讀細讀是不現(xiàn)實的。我根據(jù)學生所需,圈定重點文章。
2.自主閱讀,共同提高
對課堂閱讀的形式,我采用“自主閱讀課”、“主題討論課”和“讀書展示課”相結(jié)合的方式。“自主閱讀課”就是讓學生自由閱讀,可以靜讀深思,可以摘抄句段,可以圈點勾畫。有問題標注出來。“主題討論課”則是為了解決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遇到的疑問。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提出自己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小組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仍不能解決的教師幫著解決。這樣,疑難問題解決了,對學生閱讀水平就有一個較大提升。“讀書展示課”一般在閱讀完一個單元以后進行。主要展示學生對學習主題的感悟體驗,鼓勵學生以不同方式把對主題月的體驗收獲表現(xiàn)出來。可以是佳文賞析,可以是讀后反思,也可以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散文,或自己搜集的相關(guān)故事。
3.讀寫訓練,實踐活動
(1)為強化主題學習效果,我采取以下措施:
寫好讀書筆記。主題學習叢書中好詞妙句如星如玉散布于文章中,做文摘猶如采星摘玉,沙里淘金,積少成多,對學生大有裨益。我規(guī)定,學生每上一次閱讀課,就要寫下幾百字的讀書筆記。可以摘抄好句好段,可以寫感想體會,定期評比,獎勵優(yōu)勝者。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形成習慣。這樣每個學生每周大約可以積累700字左右的讀書筆記,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2)做好拓展訓練。為讓學生對問題理解更加深入,促進讀思結(jié)合、讀寫結(jié)合,每兩周布置學生寫一篇讀后感或文學評論,內(nèi)容圍繞主題學習叢書中的某篇文章或某個主題,字數(shù)不少于500字。寫完評出優(yōu)秀之作,在班中推薦。
(3)舉辦多種主題學習實踐活動。我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讀書交流會”以手抄報的形式展現(xiàn)學生閱讀成果,定期舉行主題演講比賽和寫作比賽。這些活動開展,進一步激發(fā)學生主題閱讀的興趣,又推動主題學習的深入開展。
總之,指導學生開展主題閱讀,是一項十分必要又非常細致的工作,既要保證閱讀時間,處理好課內(nèi)課外,又注重方法指導,閱讀訓練,只有如此,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才會有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