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高軍
【摘要】最科學、最合理的教學手段應該以激發學生的代入感為前提,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更深刻地認知知識。所以從創造情境的角度著手設計小學數學課,營造真實的體驗空間,這無疑是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下面,作者將根據電教設備、課堂提問、生活情境三個方面闡述如何科學打造情境式小學數學課。
【關鍵詞】小學數學 情境教學 方法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150-02
情境是教師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及目標設計出的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學習空間,它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探究和學習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把握知識要領。通常,情境教學法主要依據語言、圖像、活動和材料來實現,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最常運用的教學手法。就其優點分析:情境教學可以將繁瑣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同時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及運作原理,由此讓課堂學習變得事半功倍。下面,作者便根據以往教學經驗談談具體該如何制定教學情境,由此為高效數學課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礎。
一、巧用電教設備,打造直觀情境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階段,他們的思維模式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這說明直觀可見的事物更容易被他們接受和理解。而情境教學法不但具有直觀性和具象性強的特點,同時還能讓學生在看的同時快速把握知識要領,由此達成良好的學習成效。因此,合理采用電教設備,以此打造直觀情境,給學生營造出可視的學習體驗空間。比如在學“平行四邊形”時,作者首先利用電子白板為學生出示了一個對邊相等,且底和高相等的平行四邊形,隨后提出問題“該平行四邊形可以拆分成哪些圖形?”。在此期間,有的學生通過對已知條件的觀察指出“由兩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向組成的”,也有學生說“是由兩個大的三角形組成的”。那么,到底哪位同學回答得更準確呢?對此,作者利用電子筆對白板上的平行四邊形進行分割,并對分割后的小圖形進行拖動,讓其更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
二、合理設計問題,打造問題情境
在利用電教設備為學生創建直觀情境的基礎上,數學教師也要時刻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反應情況,并采取適當地提問方式來創建問題情境,以此啟發學生的思考。
三、創建體驗平臺,打造生活情境
知識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從生活的角度著手打造數學情境,不但可以增強知識的代入感,促進學生對數學原理的認知,并且可以豐富學生在課堂中的體驗,由此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學的過程中變得更加積極、自主。在具體操作方法上,可以圍繞以下兩點著手:
1.打造生活平臺,豐富學生體驗:以《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為例:在教學期間,作者首先為學生提出了問題:老師想做一個漂亮的教案,但是沒有可用的水彩筆,誰能把自己的水彩筆借給老師用一用呢?這時,學生紛紛舉手表示愿意將自己的水彩筆借給作者。隨后,作者繼續提問:“哇,同學們有好多漂亮的水彩筆,小紅借給了老師5根水彩筆,小明借給了老師16根水彩筆,小剛借給了老師36根水彩筆,現在老師手里一共有多少水彩筆?(注:學生名字均采用化名)”由此啟發學生思考,并讓他們在思考的同時列出算式。由此一來,在生活情境的牽引下不但讓他們快速融入到了學習當中,而且還讓他們在參與的同時獲得了能力上的錘煉??梢?,圍繞生活情境打造教學平臺,更適用于小學生的個性需求。
2.設計實踐性作業,鼓勵學生實踐:在為學生設計數學作業期間,教師同樣可以圍繞生活創建情境。比如在教學《統計》之后,可以鼓勵學生針對班級展開調查活動,比如班級全體學生當中,有多少人喜歡體育?有多少人喜歡美術?有多少人喜歡音樂?等等,并在這個基礎上制作相應的條形統計圖,以此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將數學知識作用于生活之中。比如:鼓勵學生到小商店進行購物,或者是鼓勵學生將自己學習的時間和吃飯的時間進行記錄,以此幫助他們形成時間的概念等等。這種建立在生活情境下的作業形式不但體驗性強,而且可以讓學生快速形成數學思維。
總而言之,由于數學具有邏輯性、概念性強的特點,所以許多小學生在學習時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在這個背景下,合理使用情境教學法,不但可以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具體,而且還能讓學生在看的過程中獲得思維上的提升,由此讓數學課擺脫傳統教學形式上的束縛,變得歡樂、有趣。
參考文獻:
[1]柯惠紅.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01):12-13
[2]陳美琳.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