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敏
【摘要】寫生訓練作為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素質的一種有效的方法,是一個值得研究和高度重視的內容,因為通過寫生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與豐富的表現力,培養他們眼、腦、手綜合協調運用的能力,還為繪畫創作收集素材,并且通過寫生訓練,提高學生美術創作能力。
【關鍵詞】寫生訓練 美術創作 初中美術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213-02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寫生能力的培養,是激發學生觀察、想象、創造的思維過程,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更應體現為能開發學生自身可持續發展潛能。
寫生能力是美術創作中的一種特殊能力,合理的寫生課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從而提高美術創作能力。
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家長和教師的急于求成,學生被動地接受繪畫知識,對物體的描繪大多停留在概念化階段,過多的追求畫面裝飾和畫面效果,比如畫房子就是三角形下面加個長方形,畫風景一定要畫太陽,畫花朵每一朵花都復制一樣。美術課堂和繪畫比賽大多以主題性的想象畫、創作畫開展,這樣的結果造成學生長期可以從繪本上參考就可以完成效果不錯的作品,然而想要進步卻感覺困難。
初中的學生,概念的學習繪畫已經不能夠滿足繪畫能力提升的需要。繪畫講究對事物的理解,有自己的想法,這就迫切的需要開展寫生課,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表達自己,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轉為繪畫創作。
二、學生認知心理發展的需要
隨著學生心理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概念化、想象化的繪畫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作,他們急需從繪畫的“意向期”進入繪畫的“具象期”,他們想更多的畫出自己的所見,并且畫得像。
把握學生這個時期的心理特征開展寫生訓練,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創作能力。這一階段,教師可以傳授一些必須掌握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法,幫助學生進入繪畫的寫實期,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課堂寫生。
三、寫生訓練是美術創作的根本
寫生,打破學生心里固有的物體概念,更全面、客觀、真實地了解物體的體態、空間、紋理等視覺感知,培養學生情感表達,提高繪畫和創作能力。
課堂寫生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感知能力、對生活狀態的敏銳體驗能力,并引導全面、仔細而且深刻地觀察以便在頭腦中積累大量的真實事物形象。將頭腦中的事物形象轉化為畫面,再經過構思構圖成為美術創作的根本。
寫生的過程科學性強,是由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發展過程。
四、寫生訓練應遵循的原則
進行切實可行的寫生教學,是值得美術教師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寫生課不同于傳統技法教學,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多年的美術課教學實踐中,我認識到寫生課內容應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必須堅持趣味性、啟發性和創造性相結合,并遵循青少年成長規律,激發學生對寫生課的興趣和信心。針對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培養良好的觀察方法和作畫習慣。
五、合理安排寫生訓練課
寫生訓練可以分為幾個,由簡入繁,循序漸進,可以按照靜物、風景、人物三大類進行。
課堂上最好從靜物寫生開始,選擇造型簡單,靜止的東西,便于抓住物體的主要特征,如書包、家里的陳設、家具、果蔬、自行車、服裝鞋帽等,選擇靜物應當以學生的興趣點為出發,喜歡的東西更能夠引起學生繪畫的動力,寫生訓練的結果達到速寫類的畫面效果即可。
風景寫生不僅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生活,而且可以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在復雜的環境中專心作畫的習慣,同時在作畫時需要選取靜物,有概括和取舍,分清主次,一開始可以選擇一個主體畫,明確的景物利于學生描繪,但不要過分強調比例、透視,讓學生多實踐。
人物寫生,引導學生刻畫人物的特點和情趣,多點憑感覺去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給學生欣賞畫家的自畫像,并沒有按照照片的要求去畫,而是畫出自己的特點,抓住人物面部的基本特征,這就要求在作畫前細心觀察,認真比較,又可以有適當的夸張表現。
六、創新寫生訓練方法
實踐證明,正確、合理的寫生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激發培養。因此,在寫生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教學方法的研究,以創新為前提,創造開放、多彩、充滿活力的課堂,讓學生獲得個性發展的空間,只有這樣,初中美術寫生課教學的價值才能得以充分的挖掘和展示。
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寫生課教學是運用繪畫語言進行的創作活動。通過觀察、比較和技法的創作,完成自己的作品,教師在這個基礎上,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作力,引導他們在寫生訓練后,展開自己想象的空間,再進行加工創作,創作出有自己獨特風格和獨到思想的作品,讓寫生課延展為創作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美術課程標準》)[J].2011年版,(3)9
[2]尹少淳.《初中美術教學策略》[J].2010,(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