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晨 張程
摘要:學前教育對幼兒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學前教育能夠使得幼兒在幼年階段養成良好的習慣,并且對幼兒的發展及智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學前教育當中,音樂教育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定的音樂教育與熏陶,能夠提升幼兒藝術素養,而且音樂的熏陶能夠使得兒童的智力有一定的發展。本文將介紹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關鍵詞:學前教育 音樂教育 現狀及趨勢
一、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現狀
在當前傳統的音樂教育當中,教師只追求音樂課堂任務的完成,而忽視了對音樂教育功能的理解。此外,教學方式、教學設備也有待創新和發展。
筆者通過對一些學前教育學校的觀察發現,實際中的教學方式與學前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是相違背的。在音樂教學模式當中,并沒有進行一定的改革和創新,沒有學前教育的特色,使得兒童的個性無法得到發展。在教師隊伍建立的過程當中,學校對教師的培養力度還不夠,在一些學校當中,沒有形成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在對教師專業素養培養的過程中,學校沒有進行指導,在教師的學習過程中也沒有一定的培養機制。因此,加強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成為一個主要的方面。學校應當強化對幼師音樂專業素養的培養,打造一支獨特的、優秀的音樂幼師隊伍。
二、加強學前教育中音樂人才的培養
正因為實際工作中對幼師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音樂課程環節,應當加強幼師的實踐練習,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夠克服當前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授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日常的練習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角色互換的方式,加強教學實踐的練習,一方面能夠提升專業技能,另一方面能夠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通過實際的角色轉換,來得到一定角色的信息。在課堂上,可以組織一定形式的教學互換練習,讓一部分學生坐在下面扮演幼兒,另一部分學生扮演幼師,通過模擬一些日常的授課場景,體驗教師講授一堂完整的課程時,需要進行的一些準備工作,以及如何面對在課堂當中出現的一些突發情況。
在面對幼兒的過程當中,幼師應當學會如何去與幼兒進行一定的交流,能夠站在他們的角度,進行生動的課堂講解。通過這種互換角色的方式,能夠鍛煉幼師在教課過程當中的一些能力,也能夠創新方式方法來進行音樂課堂的教學。比如當學生通過扮演幼兒之后會了解到幼兒在上課時的一些需求,不僅僅是通過一堂課去學習一些音樂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課堂的熏陶及其中的一些游戲或者是表演上的鍛煉,能夠促進個性的發展,以及講話、演講、表演上的一些進步,這些能力的培養才是幼師在幼兒教育當中應當極大關注的部分。
三、提高音樂教育中的教學資源配置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堂當中,音樂的學習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不僅要求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達到良好的互動,而且對于學校資源的配置也有一定的要求。通過對教育場所的觀察我們會發現,在幼兒園等一些教育場所中,對教學設施的要求是極高的,不僅對保證兒童的安全性有著一定的要求,而且這些要能夠滿足教師的日常教學以及學生對學習的要求。在音樂課程當中,一定的教學設備能夠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音樂課程更加完善。學校也應當想辦法去滿足兒童的一些要求,讓他們在學前教育的初級階段就能夠得到個性的發展。
在幼兒階段,幼師可能會讓兒童進行節拍的練習,這時候可能會需要一些專業的設備,教師可能會需要一臺鋼琴,對學生進行音樂的熏陶。在節拍的練習當中,可能需要一些像手鼓這樣的器材。如果兒童所處的環境設施比較齊全,那么就會有手鼓這樣的器材,讓兒童進行節奏的練習。有的學校資源不是很充足,那么需要教師能夠自己進行一些器材上的創新,通過一些紙杯來訓練學生打節奏的能力,能夠讓學生通過簡單的節奏練習,完成一首完整的曲目演奏,在這期間還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和與學生的交流能力。
學前教育當中的音樂課程還需要進行一定的完善,不管是對于崗位需求,還是對于音樂技能的要求來說,都應當進行一定的學業考核,能夠通過學生的專業技能來衡量學生是否能夠完成一定工作崗位上的任務。除此之外,對于學前教育中音樂課程的一些道德要求也應當提高,讓學生能夠建立起對兒童的熱愛,培養師資隊伍的高尚師德。
參考文獻:
[1]宋冬菊.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合作學習模式研究[J].黃河之聲,2012(01).
[2]楊金晶.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學生自彈自唱音樂應用能力的策略探究[J].音樂時空,2014(11).
★基金項目:本文系通化師范學院社會科學科研項目“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項目編號:201620 )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崔晨,女,碩士研究生,通化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及教學;張程,女,碩士研究生,通化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