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燕
摘 要:高中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這時的政治教學對他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結合學科的特點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能夠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人文素養
政治作為一門人文類的學科,它的教學目的不是幫助學生掌握某項特定的技術,而是幫助學生形成一種正確的人生觀,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有的教師認為政治是一門副科,忽略了政治教學對學生思想道德培養的重要性。有的教師缺乏教學方法創新,照本宣科,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甚至,因為課堂枯燥乏味,一些學生產生了不愿意學習政治的心理,抵觸政治課堂。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高中政治教師要結合政治的學科特點,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放到重要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高效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將學生培養成思想健康、積極向上的高素質人才。下面,我將結合教學經驗對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探索。
一、通過課堂探究培養理性分析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應該結合學科特點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探究,幫助學生培養理性分析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就發現當教師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探索空間,引導他們進行探究式學習之后,學生更容易從特殊的個性中概括出一般的共性,從表象之中看透事物的本質,從而使理性分析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例如,在《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一課的教學中,我搜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的一些政治資料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的資料,引導學生對兩份歷史資料進行了探索分析,從中得出我國政治制度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在探究學習結束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人民”在我們這樣的國家中地位的重要性,并且通過憲法的一些法律條文的表述分析出在我國“人民”的地位是受法律保障的,是不可撼動的。這樣,教師在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之中,提高了學生的理性分析能力,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提高。
二、通過時事分析培養政治認同意識
作為一門和政治活動息息相關的學科,時事政治是高中政治教學的源頭之一。教師在政治課堂上結合時事政治進行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和愛國主義精神。2017年黨的十九大順利召開,大會明確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政治目標。在十九大召開的背景下,很多課本上的知識已經顯得過時,這時再照本宣科,就會讓學生產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誤解。對此,我便結合十九大的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創新。在掌握了我國新時代下的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后,我向學生詳細介紹了這一內容,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最新社會主義建設方向,使學生對新時代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改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最新的政治發展動向,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了憧憬,產生了對國家政治的高度認同意識。
三、通過知識積累培養法治意識
在高中政治課本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大量的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相結合的理論常識與實踐知識。這些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是社會行為標準和法治意識等人文素養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現實生活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引導,幫助學生積累政治相關知識,能夠培養他們的法治意識,提高其人文素養。如,在學習“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后,我就引導學生進行了分組知識競賽,看哪個組能夠更多、更準確地說出一些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學生在這種合作競爭的氛圍之中,積極地思考回答問題,法律知識進一步豐富,法治意識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積累學科知識,能夠幫助他們準確地認識到社會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提高他們的法治意識,幫助他們在以后的生活過程中通過學習積累的法律知識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總而言之,教師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學生的理性精神素養培養是人文素養發展的基礎;學生的政治認同是人文素養發展的關鍵;學生的法治意識培養,是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的重要途徑。我們高中政治教師要不斷地探索,創新政治教學方法,通過政治教學將學生培養成具有人文素養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香元.高中政治核心素養培養探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7(8).
[2]羅華蓮.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初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