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 要: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知識經濟的趨勢下,人力資源已成為企業取得和維系競爭優勢的關鍵性資源。但是,要將人力資源從潛在的生產能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就必須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本文著重分析了我國出版業人力資源目前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出版業;人力資源;存在現狀;對策研究
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力資源已成為各行各業大發展的重要因素。出版業實質是智力密集型的制造業,是知識勞動相對密集的地方,更是人才集中的地方,人力資源因素對出版業的影響不容忽視。只有人力資源問題得到很好解決,作為文化產業的出版企業才能跟得上文化企業改革以及國家文化大發展的步伐。
1 我國出版業面臨的人才資源問題
1.1 出版人才隊伍目前存在的問題。隨著我國出版事業的發展壯大,出版人才隊伍的數量一直是持上升狀態的。據統計,20世紀50年代,我國從事出版的人員只有六七萬人,到20世紀90年代已達到五六十萬人,隨著現代化出版物的發展和人民群眾需求的日益增長,目前預計已發展為數百萬人。所以說,我國出版業亟須解決的問題不在人數,而在質量,在從業人員的質量,也就是說,我國出版業緊缺的不是“人力”資源,而是“人才”資源。長期以來,我國出版業勞動力市場發育不充分,出版業的人才培養更多是偏重于“專才培養”,然而隨著出版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市場對出版產物越來越高的要求,出版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更多需要的是掌握出版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知識的人才。
1.2 體制對出版業人力資源的影響。南方都市報2011年11月29日登載,在廣東省文化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對現在的文化狀況慨嘆:“現在文化領域的狀況就像二三十年前的國企。不是說沒有人才把東西做出來,而是沒有人才把這些東西賣出去”。因此,在全國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了一兩年的轉型期當下,人才貧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出版業的發展,同時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以及管理相對粗放等種種弊端仍未得到明顯改善,比如從業人員素質偏低、人才結構不合理、人事管理制度落后等,使整個行業的人力資源呈現出一種較低的水準。據悉,從年齡結構上看,普遍人才老化現象嚴重,40 歲以下中高級人才,尤其是高層次專門人才比重偏少;從總體結構上看,一方面是出版從業人員隊伍老化,另一方面是優秀人才流失不斷,尤其是熟悉國際貿易和世貿組織規則、熟悉版權貿易知識、既懂出版又懂相關法律、能夠參與解決國際爭端的專門談判人才極度匱乏。
1.3 出版業人力資源的供需矛盾。在近年的一次行業人才招聘會上,上海解放集團、文新集團、文廣集團三大滬上傳媒集團招聘的記者、編輯類崗位數加起來不超過100個,而現場應聘編輯、記者的應屆生卻突破了6000人。這些數字說明,出版業的人才供應和需求已出現了不容忽視的矛盾,一方面出版專業在不斷擴招,另一方面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卻遭出版單位的冷遇。一項由北京大學編輯出版專業的學生開展的調查發現,被調查的164家出版單位中,明確表示需要編輯出版專業學生的只有15%。北京大學編輯出版專業1999~2004年6屆畢業生共126人,去出版社的只有13人,僅占10.32%。目前,出版業確實在數量上不缺人,編輯、印刷、發行三大環節普遍人員過剩。但是,出版業又確實缺人――缺乏優秀的出版人才?!?005年――2010年全國新聞出版人才培養規劃》中指出,出版業現有人才隊伍的結構存在著明顯的不合理狀態,人才隊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知識結構等方面都嚴重不合理,綜合素質亟待提高。主要問題集中在領軍人物鮮少、專業骨干逐年流失、經營人才匱乏、新老青黃不接、人才專業結構比例失調(大都是中文、歷史、新聞專業的),并且大多數不懂現代傳媒新的傳播手段和技術,現有的編輯的知識領域不夠、知識更新不足,發行的人員市場應變能力不高等。
2如何開發出版業的人力資源
2.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我國出版教育能夠培養出版學專業的碩士、博士人才也是近年才有的事,出版學專業的師資隊伍亟待充實和加強。目前,我國高校出版專業教學第一線的師資多是從其他中文、歷史、圖書館學、法律等學科轉過來的,相對現代出版業發展而言缺乏精深的專業水準。教師當中沒有經過正規培訓和系統出版教育的占大多數,存在知識結構缺失和實踐經驗匱乏等問題,所教的多是照本宣科的理論,內容的可操作性較少。而出版學專業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出版理論和出版實踐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缺一不可。為彌補教師出版專業知識結構的缺失,提高教學質量,一方面可在國內對他們進行出版學專業的培訓和進修,進行系統學習;另一方面,具備經濟條件的學校應積極選派教師到出版業發達的歐美國家完成繼續教育,也可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考察國外的出版教育和培養人才的模式,在開闊視野的同時,進行更高層次的學術研討和經驗交流。
2.2改革教育模式,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當前的出版教育目標和主要任務,應當是為出版行業提供符合時代要求的、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出版人才。所確定的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必須符合國際出版業發展的要求。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和讀者的多元化需求,傳統出版業正在向現代出版業快速轉變,涌現了諸多新的出版形態,如電子出版、網絡出版、網上書店、即時印刷等,呈現出門類品種不斷增多、學科不斷細化的趨勢。各出版單位必然要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引進出版人才。而目前的出版學專業多屬人文背景,很難滿足目前如教育、科技、醫藥、食品、建筑、服飾、計算機、金融、經貿、管理等出版業的需求。因此,培養多學科背景和與出版學專業相復合的、多元化的、各層次的出版人才,既是現代出版產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出版教育培養人才的目標。
2.3注重出版實踐,提升出版人才的全面素質和技能
我國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出版教育也偏重于課堂教學,忽視實踐教學。這樣與實踐脫節的教學,已影響到出版業的發展。在這方面需要加大力度,一方面增加實踐的時間,另一方面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為了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可利用出版業的人才資源,聘請相關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定期就出版業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作專題報告,并現場答疑。同時,根據市場需求,要將出版理論教育與圖書策劃、營銷等實務結合起來。還應迅速引進國外原版出版專業教材,將最新的出版理念和最先進的出版管理理論及豐富的案例分析提供給我們的學生借鑒和研究,使他們的思維能夠和國際同行保持同步,并在此基礎上,快速全面提升現代出版人才的整體素質,才能在出版業競爭中不致落后。
2.4加強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工作
出版是一項理論和實際聯系很緊密的工作,需要對從業人員有計劃、有投入地實施人才“回爐”,進行繼續教育。立足于現有人力資本,最大限度地擴張現有的人力資本,是企業發展的首選之路。根本的途徑就是對現有的人才進行不斷“充電”,加強繼續教育與職業培訓。在行業內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要成為學習型組織,已成為一種共識,但這種可持續性的學習與發展觀念在出版業尚需加強和普及。所以,加強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已成為現代出版業發展的必須工作。
參考文獻
[1] 鄧江波.現在文化領域的狀況就像二三十年前的國企[N].南方都市報,2011-11-29
[2] 常震波.出版業人才供需現狀分析與預測[N].中華新聞報,2007-7-18
(作者單位: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