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義
摘 要: 初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越來越重視使用合理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質量,為學生發展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不愿意接受管教,且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面對競爭有著很強的好勝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需求等因素,創新班級管理方法,合理使用教育激勵理論。
關鍵詞: 教育激勵理論 班級管理 應用研究
激勵理論最初并沒有被應用在教育教學中,但在時代變遷和發展之下,很多教師經過認真分析和研究,總結出如今適合運用在教育中的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運用教育激勵理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愿意在班級管理制度的約束下學習?;诖?,本文分析激勵教育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1.教育激勵理論含義
在傳統班級管理工作中,過于強調應試成績的重要性,一味通過班級管理制度和校規等方式管理學生,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內心的真正需求,這樣雖然能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不利于長期發展,甚至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在繁重的學習中學生渴望交流、渴望得到認可,以此增加學習動力,但傳統管理并不能滿足學生這一要求。教育激勵理論則以尊重和關愛學生為基礎,在行動和語言上進行鼓勵和引導,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尤其引導學生從理性角度思考,激發出學生的積極性,并幫助學生樹立階段性的發展目標,不斷進取,增加學生的正能量[1]。此外,教育激勵理論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在日常學習和活動中的表現,不再單純依靠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好壞;通過靈活的方式與學生交流、對學生實施管理,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重視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不僅可以成為佼佼者,更能成為社會發展所需的綜合型人才??梢?,在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運用教育激勵理論,在整個班集體的發展中具有積極意義。
2.教育激勵理論的意義
2.1挖掘學生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初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重視集體成績的同時,還要重視學生的個體發展。部分學生缺少探索知識的主動性和信心,內心渴望與同學、班主任交流,又不愿意主動表達。因此,班主任實施管理時要了解學生的特點,并進行培養,爭取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和學習活動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出學生的潛能,提升班級管理水平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質量[2]。
2.2活躍學習氛圍,有效提高班級學習質量。
初中班級管理對班級學習氛圍有直接影響。班主任在考慮學生個人成長的同時,還要重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班集體的學習質量。在傳統班級管理中,成績和班級管理制度對學生的評價和限制作用過于重視,往往導致學生處于被動且壓抑的學習氛圍中,不僅班級管理效率低下,還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厭學。因此,班主任可以積極地將教育激勵理論運用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創新初中班級管理模式,活躍班級學習氛圍,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和教學活動,并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推動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同時,提高其學習質量。
3.教育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3.1適當鼓勵,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初中學生由于正處于青春成長的關鍵時期,相比于小學生,更希望得到家長和教師的認可,尤其是班主任的鼓勵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便于班主任對學生實施管理。因此,在學生有較好表現時,班主任不要吝嗇自己的語言,而要針對學生的表現做出適當的鼓勵,使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認可和信任,使學生更愿意相信班主任,最終愿意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班主任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張獎狀、一個眼神,或是一個安慰、鼓勵性的動作,對于學生而言都是莫大的鼓勵,使學生擺脫自卑。當然,班主任的鼓勵不能過多,避免自制力不好的學生驕傲自滿、不再進步,在學生犯錯時依舊需要班主任批評教育[3]。
3.2樹立榜樣,促使學生學習榜樣。
初中很多學生不愿意學習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于學生在校期間不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在家庭中家長教育存在缺失,且學生年齡段為叛逆期,導致學生偏離學習正軌,甚至對學生道德品質產生影響。此時,班主任可以選擇具有榜樣作用的學生或各行業的佼佼者,觸動學生的內心,使學生可以像樹立的榜樣一項優秀。通常情況下,選擇班級內的優秀學生作為榜樣能夠觸動學生的內心。例如:班主任選擇學生喜愛或崇拜的學生樹立榜樣,利用榜樣的作用增加班級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班主任可以選擇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學生為榜樣,進而利用學生的心理追求激發學生的潛能,促使學生積極向榜樣學習。此外,班主任可以定期更換榜樣,使學生意識到只要肯努力都有機會成為班級管理中的榜樣。
3.3提供壓力,激發學生努力向上。
現代社會到處充滿著競爭壓力,在班級學習中同樣存在競爭壓力。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認識到這一點,進而利用好勝心激勵學生,促使學生不斷進步。初中班級中最明顯、最多的競爭就是學生之間的學習競爭,為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班主任可以在不同方面設計目標,根據學生完成目標的過程和結果展開綜合評價[4]。例如:班主任根據初中日常生活和學習設定不同的目標,并以印章作為獎勵。每個科目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得到印章、綜合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得到印章、勞動表現較好的學生可以得到印章、積極參加各項活動的學生可以得到印章……到學期結束,班主任對此進行綜合評價。這樣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使學生努力向上,不僅可以提高班級管理質量,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為學生在社會競爭中增加獲勝的機會。
3.4靈活管理,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在傳統班級管理中,條條框框較多,影響班級管理效果。因此,班主任在采用教育激勵理論實施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運用靈活的方式展開管理,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教育教學不是單方面付出就可以實現目標的工作,而需要師生之間互動,需要教師作為領路人引導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作為主要負責人,要通過靈活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實現目標。這樣學生會在努力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人生觀念等,收益良多;同時,通過班主任教育激勵理論的靈活管理,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等能力,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獲得更大的成就,進而為學生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可見,教育激勵理論下的靈活管理在學生發展中具有現實意義[5]。
3.5結合實際,樹立科學教學目標。
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目標,適當地實施教育激勵。初中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強,在實現階段性目標時有較好的規劃能力,有利于實現目標,在學生的成長中有著積極意義。而班主任建立的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大而空洞,否則目標無法實現,將失去其設定的意義。同時,根據學生的成長情況,班主任要在不同階段設定不同的目標,由一個個小目標組成大目標,使學生逐漸成長。在學生完成目標的過程中需要班主任進行監督和管理,鼓勵并督促學生實現目標。
初中班主任將教育激勵理論運用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是對學生實施管理的一種新嘗試,主要是從心理上考慮學生對班級管理制度的接受能力,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管理措施,運用積極的方法鼓勵學生、引導學生。提高班級管理質量有利于改善課堂教學紀律,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班主任應充分利用教育激勵理論實施班級管理。
參考文獻:
[1]鈕艷云.淺談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教育激勵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5):109.
[2]郭新強,賀永芳.論教育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16):218-219.
[3]彭祥霞.教育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8):18+20.
[4]張悅.基于教育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教育現代化,2016,3(33):150-151.
[5]魏小英.小議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常見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5(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