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靖 李雷
摘 要: 隨著我國對創新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對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如何行之有效地改善高校教學模式,使人才培養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PBL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對PBL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進行闡述,并就其如何加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進行分析,希望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 創新型人才 高等教育 PBL教學模式 人才培養
1.引言
近年來,創新能力是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原動力,高校畢業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是經濟繁榮昌盛的基礎,也是人才培養的戰略優勢。現階段,作為知識經濟的產物,創業教育已成為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早在1995年,我國就在基礎教育階段對創業教育進行試點,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其中有三種模式最典型,一是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的,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重點的創業教育,主要以專業為依據,將創新創業所需的知識框架進行梳理,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二是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混合式創新創業教育,即以創新教育為創業教育的基礎,在豐厚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加資金和技術支持,為其成立創業實驗中心。三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代表的,以創新意識和創業技能為核心的教育模式,通過為大學生建造創業培訓管理中心為其提供咨詢和創業指導服務。雖然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經過多年的完善,但較之西方國家,仍然存在實用性不強、系統性差、師資匱乏等方面的不足。PBL(Practice Based Learning)人才培養模式為改善這一局面提供了全新的思路。PBL可以簡單地解釋為“基于實踐的學習”,它致力于改善傳統的“知識傳授——知識接收”的教育模式,否定“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提倡創新教育、終身教育和素質教育,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倡導在實踐中進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更加符合我國大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
2.PBL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特點
PBL模式在20世紀中葉最早被應用于醫學教育,后來逐漸被各個學科所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和經驗對活動的可行性做出判斷,圍繞既定目標完成教學活動。PBL模式包括五項內容:項目選擇與設計、制訂項目實施方案、活動探究、作品設計及成果交流與反饋。下面我們針對PBL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特點進行闡述。
2.1主體性
PBL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尊重并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負擔中解脫出來,給予其充分想象的空間及創新的機會。該模式不僅僅局限在大學生畢業前的就業指導工作上,而是主張整個大學階段組織不同主題的創業競賽活動,把傳播知識與創新創業能力相結合,讓學生自主挖掘創業潛能。
2.2實踐性
PBL教學模式倡導在實踐中學習,對于高校創新創業教學來說,則注重在實際操作中提高創業能力。要想做到實踐與理論結合,就必須堅持實踐第一,走出教室,走出課本,走出校園,盡早接觸社會,做到產、學、研相結合。同時,課外活動和社會調查可以為創業工作奠定初步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盡早了解市場現狀。
2.3系統性
PBL教學模式是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系統性模式,具備良好的理論支撐和應用平臺,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動態理論體系。PBL教學模式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創新意識的啟發模塊,主要對學生職業性格進行個性化分析,幫助學生找準自身的發展定位。第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塊,強調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結合,使學生盡快了解創業前景和相關技能。第三,職業生涯拓展模塊,側重于為學生構建創業實踐基地,為其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使在課堂中學到的技能應用到實踐中。
3.PBL教學模式在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本文以《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創業指導》為例,將PBL教學模式應用其中,探索其在高等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策略。
3.1網絡教學平臺的選擇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與大學就業指導課堂相結合成為大勢所趨,相繼出現了Moodle、Blackboard及Sakai等網絡教學平臺,這些平臺通常有四大板塊,分別負責課程傳遞、創建校園社區、集中管理及分析評價結果。網絡教學平臺的選擇能為PBL教學模式提供高效的管理、作業生成和協助教學,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3.2項目選擇
根據《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創業指導》教學計劃的要求,以“人物訪談”為例,將PBL模式應用于創新創業教學中。學校可以邀請一些創業成功人士及本校畢業的師哥師姐們給學生現身說法,使學生獲得更加真實的職場信息。通過與創業成功人士的接觸,學生能從中了解創業的艱辛及創業所需的社交能力、應變能力和資金支持等,促進自我認知的深化。也可根據學生的傾向或喜愛,基于他們所學專業邀請訪談對象,使訪談活動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趣味性。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發布與訪談人物相關的簡歷、公告和學習資源及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量表等工具。將學生分組,每組5人—8人,商討項目主題,最后在平臺上向老師申請。
3.3制定項目計劃
教師先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展示人物訪談計劃書,包括訪談人物、訪談主題、研究思路、分工任務、進程設定和預期結果等,使學生初步掌握人物訪談的技巧和交流時的注意事項。PBL教學模式尤其注重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協作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綜合教學內容及課外生活創造互動機會,利用信息技術使學生了解職場現狀,增強對創業市場的敏感度和適應度。小組成員要通過線上和線下互動,收集相關人物的信息資源,共同設計訪談提綱,多角度準備資料,豐富訪談內容,提高訪談效率。教師要對學生的準備進度進行實時監督,幫助其解決準備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3.4項目交流與反饋
人物訪談的最終結果會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上,依據人物訪談評價標準對小組成員進行可量化的點評與考核。也可以通過會議報告、演講等形式讓學生分享在訪談中積累的創業經驗、職場感悟及交際技能等。教師在這一環節負責對學生的項目完成質量進行評價,對學生參與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小組合作能力進行反饋,并就活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改進建議。
4.PBL教學模式對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意義和價值
首先,PBL教學模式能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這種模式以實踐為基礎,提倡“先實踐后學習”,即在實踐中獲得知識,使學生對社會和職場產生更加直觀的了解,使其真正打開創業的思維,杜絕“走形式”的學習態度。
其次,PBL教學模式能夠加強校企合作,進一步促進高校教育體制改革。PBL打破傳統職業生涯規劃教學模式,使教學更加貼近真實的職場,也使企業一線的技術、設備、業務能在實踐課堂中得到展示。教師也可以走出教室,走進企業,用實踐知識豐富教學,接受生產一線的鍛煉和培訓,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
PBL模式能夠實現人才培養與經濟發展的雙贏,該模式為高校學生提供了優越的實踐教育環境,能夠利用各種資源發揮創新創業潛力,在學習新的理論實踐知識的同時,增強社會責任感,為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后盾。
5.結語
當今社會是一個創新型社會,需要大量具有創業意識的創新型人才。PBL教學模式的應用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良好的思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性,而且能夠在各種任務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創新意識,加深對創新創業的理解。在今后一段時間,還需廣大學者對此模式不斷實踐,使課堂煥發勃勃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丁祥政.基于大數據時代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思考[J].新一代,2017(13):26.
[2]呂博.基于大數據時代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6(7):217-218.
[3]郝新新.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分析[J].山西青年,2018(2):209.
[4]陳秋寧,楊毅.教育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改革研究[J].科教文匯,2016(20):31-32.
[5]王駿飛,姚君,宋作忠.高校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價值工程,2018(4):175-177.
[6]潘成清.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3):77-78.
通訊作者: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