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航輝
摘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高中地理的教學也應該努力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出來,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知識才會讓學習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吸收消化知識。
關鍵詞:高中地理;主動性;自主學習;培養
現代教育理念讓我們優秀的高中地理教師成為了魔術師,學生的主動性、潛在的活力被激發,學生像是得到了超能力,全身心的投入到高中地理學習中。教學就要以人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高中地理的教學也應該努力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出來,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知識才會讓學習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吸收消化知識。
可是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生命的存在,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只是把學生當成了學習的機器,機械的往里灌輸,完全不考慮他們的情感、興趣,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看重的只有分數。這種教育制約了學生的思維的開發,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缺乏生命活力,已經完全不適應當代社會。所以我們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營造和諧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愉悅時,觀察較敏銳,記憶效果好,想象豐富,思維敏捷。而人在沮喪時,這一切都將受阻。”教師是課堂教學環境的營造者,所以首先教師要有一個良好的情緒和美好的情感,這是影響學生形成良好學習心理狀態的重要條件。民主、和諧、寬松、課堂學習氣氛才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起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欲望,讓學生在一個無拘無束的表現空間里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辯。其次教師要注意角色的互換,師生的合作。我們要改變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成為學生的“參謀”、“助手”、“服務者”和“配角”,形成一種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師生關系。教師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去,和學生要平等的交流,讓學生心情愉悅的接受知識,只要師生平等了,才能調動起師生合作的積極性。再次教師要學會傾聽,多角度的賞識學生。好多學生不敢回答問題,就是怕答錯了老師批評,同學笑話,因此教師要先改變這種不良風氣,不僅要關注知識的傳授上,還要更多的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認真傾聽每一位學生的聲音,多鼓勵,少批評,讓學生們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有了疑問和爭論,才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
二、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地理的興趣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這說明了如果能讓學生主動地學習,他們就會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熱情就會高漲,他們的思維也會變得非常活躍。所以,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空間,給學生充分探討問題、發現問題的時間,把枯燥無味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演變成形象生動的問題情境,真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懷著積極健康的心態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并解決問題,真正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學生只有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與技能。所以教師要有意識的創設合作的情境與機會,營造出探究問題的學習氛圍,引導著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體會到合作的快樂與價值。例如,在學習《工業區位因素與工業地域聯系》這一部分時,我給學生下發了某醫藥化工招投標的一些材料,然后分組讓同學們作為各鄉鎮代表來模擬投標,提出自己承辦這一項目的優勢,也說出自己存在的欠缺及解決辦法,并能夠客觀指出對方的不足。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們的熱情是十分高漲的,整個過程都在積極的參與討論。在知識難點時進行交流,在知識辨析時與人溝通,可以讓事物的本質特征更明確,相關概念的聯系與區別分的更清楚。在學習《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一課時,我讓學生用模擬法庭的形式,讓人類成為被告,其他生物作為原告,學生分組分別扮演這些角色展開辯論,這些別開生面的課堂形式讓學生的激情得以釋放,思維的靈光不斷閃現。
三、把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融入課堂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我們也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利用和學生生活相關的實例引入課堂教學,讓地理從生活中走來,有目的地把地理問題提煉總結出來,讓學生對地理知識有切身的體驗,這樣就容易讓他們接受消化,然后再讓地理知識回歸生活,既能讓學生感受到身邊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問題,去發掘生活中的地理,又可以激發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把學生身邊的實例融入到地理課堂,讓教與學跳出教本,走到現實生活中去,去學習廣闊的地理知識。例如,繪制自己居住地方的縮略圖,每日的天氣預報,農民的菜地,是按照什么時令種植的;以及陽光雨露的變化等等身邊的地理知識是十分熟悉的,都可以成為學習地理的素材。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這樣的學習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求知的內驅力,讓地理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地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為此我們要創設運用地理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理解。例如在教學《濕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中,可以提前一周讓學生去了解附近濕地的相關情況,然后撰寫保護濕地的倡議書,在課上提出自己關注的問題,在教師指導下提煉出教材中的觀點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議書,。讓學生利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既可以對地理內容進行拓寬,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的課堂的活力,同時也達到學習地理知識的最終目的。
總而言之,要想讓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知識,就要先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多想辦法組織學生主動思考問題,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開展合作探究,讓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實現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