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燁華
摘要:小學語文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因而首當其沖的成為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的學科。而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情感教育,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凈化他們的心靈,進而幫助學生塑造優(yōu)良的品格。筆者根據(jù)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從情感教育的實施的角度予以分析,希望為廣大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互動教學
小學語文中的情感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情感感知力,使他們更好地理解他人,進而和他人很好地相處。因而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教材內(nèi)容和小學生的性格特點結合起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用心地和學生交流,激發(fā)他們的情感體驗,進而促進情感教育的提高。
一、用心交流增進師生感情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式的教授知識,忽略了學生的主觀感受,進而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有些教師只是交流一些特別高大上的內(nèi)容,均不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與之相反,教師可以真誠地和學生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心,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增強師生間的情感。
比如,我在講授完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比尾巴》的課文后,我為了增進師生的感情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便以“我最喜愛的小動物”為主題小型演講比賽。開始前,我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和增進師生的情感便詢問他們:“你們想不想聽老師小時候和小動物的故事呢?”學生們齊聲回答:“想!”緊接著我就講述了自己的故事。我說:“在我小的時候,家中養(yǎng)了一條狗,大家都叫他小黑。小黑特別聰明,每次我家過年串親戚,小黑總是跟在車后面跑,仿佛他那邊也有它的串親戚一樣!”學生聽到這都哈哈大笑,小紅說:“你家的狗好可愛!”我說:“它的可愛不只體現(xiàn)在這一點上。在串親戚結束后,小黑不知道從哪條路上提前回到家里。我們一推開門,就看見它搖著尾巴,抬高前腿,發(fā)出吱吱的聲音,好像在說;‘我比你們回家快!”聽了我的演講,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語言表達。我通過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和他們一樣都有自己的童年,進而加深對于老師的認同感,促進師生間的感情交流,也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欲望,提升其語言表達力。
二、引導學生聯(lián)想實際生活增強學生的情感感知力
在語文課文中,有很多描寫的地方,作者都喜歡留白,為的就是形成“言有盡而意無窮”效果。而教師可以從課文中的這些點出發(fā),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去填補課文中的空白,深化對文章感情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情感感知力!
比如,在講授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吃水不忘挖井人》時,我運用了此種方法。具體操作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我播放多媒體展示讓學生理解當時當?shù)厝彼那闆r,接著引導學生思考便說:“你們可以想象山區(qū)中農(nóng)民伯伯打水的情景:他們要到山中一個很遠的小池塘,去收集雨水飲用。”小華說:“我仿佛看到了水特別臟,很渾濁!”小麗舉手說:“我看到池塘中長滿了水草!”小明說:“我仿佛看到了哪些挑水的人在艱難行走!”我笑著說:“學生們理解的特別正確!”這也為為了學生理解鄉(xiāng)親們對于毛主席的感恩之情做鋪墊。第二部分,我增加了一段資料,展示毛主席帶領大伙熱火朝天的打井的畫面,最終讓鄉(xiāng)親們喝上了甘甜的水。我點撥學生說:“假如你是鄉(xiāng)親們,你會如何說?”小花舉手說:“毛主席謝謝你,讓我喝上了清甜的水!”小華說:“毛主席你真是我們的大恩人呀!”我讓學生“目睹”了主席帶頭打井的場景和鄉(xiāng)親們喝上甘甜井水的喜悅之情,結合學生的想象,豐富了他們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感恩的品格。
三、滲透親情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親情的可貴
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護,進而導致其形成比較自私的個性,很少顧及他人的感受。因而教師可以舉辦關于親情的活動讓學生體會父母對學生無私的愛,提升情感教育的質(zhì)量。
比如,我上周舉辦了以親情為主題的小演講活動。具體活動安排,學生可以單獨的演講,用心地朗讀自己的演講稿,通過自己真實的感情經(jīng)歷,來打動在場的學生,使得他們認識到親情的可貴。我截取其中的一段小華的演講。小華說:“我父親從外地打工回來,我特別開心。不一會,父親要求看我期中考試的試卷,父親詢問我:“確實不會做這些錯題?”我回答:“我太粗心了!”父親聽后,狠狠地批評了我。我很傷心。但在之后的考試中,我改掉了粗心的壞習慣。尤其是期末考試,我做得特別認真,因而考了100分。父親過年回家,我便拿試卷給他看。他看到后,激動地流下了眼淚,緊緊地抱住了我,而我也開心地哭了。我從中體會到了爸爸對我深深的愛,我也要好好愛他!”我通過舉辦這種親情性質(zhì)的演講活動,提高學生的情感感知力,進而提高情感教育的質(zhì)量。
總結: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情感感知力差,因而就需要教師真誠地和學生進行交流,合理地引導他們運用用自己的情感體驗,使其體會到文本中的情感,增強自己的情感感知力,進而更好地理解他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彩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學周刊.2017(20)
[2]梅仕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