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晶怡 房紅
摘 要:為適應金融領域的快速發展,高校培養的金融學專業學生應具備較高的實踐能力,以滿足職業能力需求。目前高校的課堂教學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造成學生結合實際自主探究思考能力不強、實踐能力較低。基于此,主要探討以OBE教育理論為導向,金融專業教學以案例教學法的設計應用為突破點,實現人才培養向“學教并舉”和“職業能力導向”的根本轉變。
關鍵詞:OBE;案例教學;金融專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7;F83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8)23-0117-02
一、OBE教學理念概述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的北美,許多國家將這種教育方式作為“成果導向”教育模式。運用OBE方法,會使教育系統發生改變。包括從強調方法到強調結果、從強調過程到強調目的、從教到學、從計劃到績效。以成果為目的的教育要求教師必須對學生畢業時應達到的標準有清楚的構想,進而尋找適宜的方法達到結果。結果是學習一定時間后,能夠有看的見、能被證實的成果。主要反映在:(1)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信心和動機;(2)學生知道了什么;(3)他/她真正能做什么。相對于傳統以教材和教師經驗為主的教學方法,OBE模式是一種革新,它在學生學習角色定位、學習評價、學習方式、學習考核評估上有一定優勢[1]。
二、基于OBE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和專業設計
金融本科的人才培養,既要具備扎實的經濟、金融知識,又要重視能力培養,強調從事金融實務工作的能力。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向國際化、網絡化、特色化、集團化發展,知識更新速度飛快,對畢業生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普通高等院校培養的金融人才應順應市場要求,培養具有創新、競爭意識的應用型人才。基于OBE的專業設計與課程開發包括三個步驟:(1)根據金融行業對學生的需求,規劃專業培養目標,開發保證行業需求outcome的課程體系;(2)進行專業課程教學的目標outcome設計;(3)專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安排,在此環節中以案例式教學為突破點。
■
圖1 基于OBE的專業設計與課程開發步驟
三、OBE理念下案例式教學的人才培養方法應用
金融專業的實踐性較強,但在授課中常存在講授與實踐脫節,重課上講授輕自主學習、重教材輕實務的現象,導致學生學習產出不高、就業能力不足。案例式教學有助于根據產出目標,加大實踐知識訓練,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開拓性,實現專業培養目標。
表1 案例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比較
■
(一)案例式教學的方法和采取的形式
案例教學有三種方法:一是完善理論型,一般通過系統型的大型案例,不斷完善已存在的理論體系或歸納建立新的理論。這類案例的建立有較強的綜合性,需要系統的、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案例實施的環節多,需要安排較長的教學時間。二是問題評價型,即案例中已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運用理論知識,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評價方案。三是分析決策型,即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后兩種案例教學既可以隨知識點展開,也可以在一段理論教學后,綜合性開展,視案例大小而定。
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案例教學。(1)講解式。對于一些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可以結合案例進行講解,有助于學生加強理解。(2)辯論式。可以通過設定正反兩組辯論的方式,提高學生興趣,訓練學生表達能力。(3)討論式。是一種在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加以引導,在遇到困難時加以提示,形成良好的互動。后兩種其實也是翻轉課堂的形式[2]。
(二)金融學科案例教學的課前準備
1.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教師需在課前明確教學目標,明確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和操作要點,有針對性的選擇案例進行教學。
2.選擇適合的案例。教師在選擇教學案例時,應選擇具有相關性、實時性、典型性和疑難性的案例。通過調查顯示,相對于國外的案例,學生更愿意選擇“本土型”的案例,更貼近實際,有助于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確定課堂案例分析討論的重點。將案例討論的內容確定下來,并布置給學生。因為一般的案例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可多角度分析,但由于課上時間有限,應根據課堂的教學目的,列出討論的幾個重點方向。
4.案例討論的方式可將學生分組,也可根據學生自愿進行分組,課上可將該小組討論結果進行陳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全體參與討論。
(三)案例教學的課堂實施
1.案例引入。教師可將選定的金融案例通過口述、PPT展示、打印稿件、手機授課小程序等形式呈現。教師在做基本的陳述后,應將在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識點提煉出來供學生討論。
2.案例討論。這個環節是案例教學法的關鍵,應注意幾點:首先,在給出討論內容后,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踴躍發言,打破“唯一標準答案”的思維習慣,進行開放式討論。其次,在討論進程中,教師應把握討論進度。可以根據討論的重點和難點適當調節時間。對于發言時間過長或偏離中心的學生,教師應及時提醒和糾正。對于缺乏思路或陳述過于簡單的學生,教師應給與引導和啟發,使其開闊思路大膽發言。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總體保持觀點上的中立。再次在案例討論中,對某一問題學生可能會出現多角度的認識和理解,并得出不同的結論,這時教師應及時提出最核心的知識點或觀點加以啟發引導,防止學生學習出現偏差。這樣不但可以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討論,而且可以幫助他么調整看問題的角度和方式;四是,做好討論記錄,以便匯總總結,提煉精華。
3.案例總結。討論后,教師應將學生的發言進行匯總,并進行評價。總結討論中的亮點,提煉獨到觀點,鼓勵開拓性思維,并指出討論中需要注意的點,可以給出案例相關文獻和資料,進行課后的補充學習。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總結也不是給出標準答案,而是讓學生對案例有更加全面的認識。
(四)學習成果評價的標準
案例式教學成果的評價,可以通過一些方式完成,主要是考查通過案例學習,能否把書本知識和金融實踐相結合,適應崗位需求。如新聞解讀。對某個金融事件進行分析,完成新聞評論稿,情景模擬,設定某個場景,通過學生分組模擬角色,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給出某個案例,結合理論知識進行綜合性的評價等。大體通過這些形式考查學生對核心知識點的掌握應用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無獨到觀點等。評價的方式和內容要以課程考核目標為基準。
四、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以案例教學法進行人才培養,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角色是組織和評判,即在組織和最終解釋的兩端,要充分將案例分析的過程賦予學生,保證案例教學的“開放性”,并對學生的思考給予正面積極的鼓勵和肯定。
第二,需要注意案例教學與傳統教學時間的安排。若過于偏重案例教學,可能會讓學生忽視對理論知識的系統性把握。
參考文獻:
[1] 肖海蓮.“初級會計學”OBE 教學模式構建[J].教改教法,2016,(10):84-86.
[2] 王恒.案例教學法在金融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5,(2):85-87.
[責任編輯 本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