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宙艷
摘 要:情景教學法是近年來各學科普遍運用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語言運用情景,能夠使學生自覺地進入到語言環境中,符合英語學科特點。在當前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為學生創設對話場景、角色扮演、游戲場景等,全面推進英語口語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交流運用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出發點與最終的落腳點都應當是交流。在傳統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忽視學生的口語、聽力等能力,使得英語學科教學長期處于一種缺失的狀態。在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關注學生口語的發展,推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以情境創設幫助學生練習口語、參與口語,全面推動學生的成長。本文即針對于此展開討論。
一、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英語口語中的運用意義
在當前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借助情境教學法展開教學工作具有積極意義,能夠全面推動教學工作的發展及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口語的交流本身就應當是基于文化背景基礎之上的,需要在一定的背景之下展開
情境教學法為學生的口語交流提供了背景,使學生在相應的文化背景之下展開學習,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發展與完善。在相應的情景之下,學生逐漸把握了口語交際的主動權,使得口語交際更為自然、流暢。
2.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能夠增加學生交際的趣味性
在相應情景創設之下,學生可以“走出”課堂,打開想象,進而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發展及完善。在當前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豐富的情景是結合學生生活而創設的,能夠拉近學生生活與英語知識的距離,全面推動學生的成長,實現教學工作的發展及完善。在當前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交流情景,也能使學生更多地關注到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完善,全力推動學生的成長及發展。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口語中的應用策略
1.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在當前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引發學生的參與及思考。在當前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關注點,尋找推進學生口語交際的契機。例如,在學習Lets make fruit salads這一單元內容時,首先找到核心詞語是“fruit”,進而圍繞學生熟悉的各種水果展開交流活動。在學習My e-friend單元時,教材中以自己的筆友作為對象進行介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做出適當的變通,將“e_friend”轉變為“my parenter”,可以由學生介紹自己的同桌或離自己最近的同伴。但是這樣的教學組織又不是盲目的,可以通過課文學習中提煉出“who,what,where,when”等幾個方面,全面實現情境創設,又能與學生的生活結合,實現教學工作的發展與完善,推動學生的成長。
2.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組織情境教學
在進行情境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具有積極意義。多媒體技術本身具有豐富的表達效果,能夠在構建情境的過程中實現聲音、光、動圖、電、影等多種效果的全面運用及發展。在多媒體技術的參與中,能夠使情境的創設更為生動。在學習How much is it?這一單元時,教師能夠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教室環境設計為一個大型的購物商場,并且要求學生完成問價、咨詢等一系列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形成交流,運用對話及以往所學的詞匯,全面推進學習的發展,實現快速的成長。在當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中,能夠將許多現代的因素融入課堂中,進一步豐富課堂效果,也能擴展師生的眼界,將一些英語的音樂、電影片段等全面融入課堂中,實現教學工作的全面發展。
3.創設游戲情境展開對話
在當前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口語環境的游戲教學,實現游戲環節與教學環節的巧妙結合,推動教學工作的發展及完善。在當前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年齡特征等,全面推進游戲情境的創設。如引導學生進行歌曲游戲的發展,這樣能夠全面推動學生的成長,如在學習Happy birthday to you!這一課時,可以直接將課堂設計為一個大的party,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在教學中,可以嘗試尋找一些簡單的英語歌曲,由學生共同聽,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
4.拓展互動,實現模擬表演
在當前英語教學中,情境創設可以進一步拓展范圍,實現較為豐富的情景創設,實現一段時間知識的結合。在教學進行一段時間之后,可以將情境創設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將所學知識進行綜整合,將整個教學知識進行融合。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重視口語教學,逐漸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能夠全面實現當前英語教學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情景教學的積極意義,推動教學的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為日后學生的成長及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幫助學生養成運用英語開展交流的習慣。在很多時候,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所在,需要教師重視。
參考文獻:
[1]李珊珊.試論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景教學的優化策略[J].繼續教育研究,2008,16(2):37-38.
[2]張潔.“情境教學法”是小學英語教學的最有效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S1(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