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平
摘 要:課程是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基本保證,機床控制與PLC課程理論性、實踐性和專業性很強,本文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對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背景、主要目標、工作過程、實際成效等進行介紹與探討,為職業學校相關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課程改革;機床控制與PLC;工作過程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9.212
職業學校是培養技能人才的搖籃,課程教學則是人才培養藍圖的具體體現,是實現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的基礎。課程既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又是學生吸取知識、增長技能、獲得經驗、提高素質的主要載體,更是評估學校教學質量的主要依據。
幾年來,我院在課程建設改革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機床控制與PLC課程通過不懈地改革立新、實踐總結,已形成具有一定創新、特色鮮明的課程建設體系,成為無錫市職業教育及江蘇省技工院校的精品課程。
1 實施背景
機床是現代制造企業生產中的主要設備,產品零件通常用機床加工,機床在國民經濟的建設中起著重大作用。PLC作為通用自動控制裝置,廣泛應用于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科技研究、文化娛樂生活等各個領域。機床控制與PLC技術已成為機電類職業技能人才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術。工科院校無不例外要開設機床控制與PLC技術課程。
多年來,這兩門課程教學一直是采用課堂理論授課+實驗實訓的傳統教學方式。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技能人才的培養對象與培養目標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面對當今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其教學模式明顯存在課程教學內容沒有跳出學科體系和知識中心的藩籬,教材針對性不強、職業性特點不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陳舊,教學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2 主要目標
(1)總體目標。為適應校企共建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實現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職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將原機床電氣控制與PLC技術兩門課程進行整合,以職業能力培養、職業素質提高為重點,用職業崗位工作內容構建課程學習內容,通過與企業合作,開發出基于工作過程的機床控制與PLC學習領域課程,成為建立在職業行動基礎上、基于職業標準和工作過程、理實一體化的學習領域課程。
(2)具體目標。1)構建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基礎、以項目為載體的機床控制與PLC學習領域課程體系。2)打造一支思想素質高尚、有較高理論水平與精湛技能、教學經驗豐富、課程設計和開發能力強、結構合理的課程教學團隊。3)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先進、適用、工學結合特色的課程教材。4)探索一套根據課程內容、適合學生特點、教學效果好的教學方法。5)建設由行業企業與學校共同參與、能夠滿足課程實訓需要,設備、設施利用率高的校內實習車間。6)開拓布點合理,功能明確,為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真實的工程環境,能夠滿足學生了解企業實際、體驗企業文化的校外實習基地。
3 工作過程
(1)課程體系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結構是造就精品課程的關鍵所在。由專業教師結合企業技術專家與能工巧匠組成的課程小組,從人才培養模式和崗位職業標準入手,經過廣泛調研、崗位分析、反復研討、行業論證、逐步完善,制定了機床控制與PLC課程標準。
(2)課程教學團隊打造。通過進修培訓、引進、企業實踐、技能競賽、課題開發等方式的鍛煉,提高課程組教師教學整體水平。
(3)教學內容序化。以職業崗位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主線,體現“知識為基礎、能力為目標、素質為核心”的指導思想,確定教學內容,選取“CA6140車床電氣控制故障檢修”、“X6132銑床電氣控制故障檢修”、“T68臥式鏜床PLC改造”、“機械手PLC控制系統裝調”、“經濟型數控車床電氣控制故障檢修”等五個學習情景。
(4)課程教材開發。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根據學習情境設計思路,基于行動導向理念,與一汽錫柴、威孚高科等企業合作共同編寫《機床控制與PLC》工學結合特色教材。
(5)教學方法探索。按照“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教學中采用多種適宜的教學方法。
(6)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建設學院實訓基地,設施有CA6140車床、X6132銑床、T68仿真鏜床、機械手裝置、數控車床等設備,滿足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教學。
(7)校外實習基地開拓。與博世公司、威孚高科、一汽錫柴等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學生定期下廠參觀、實習和頂崗實習,在實際工作中熟悉企業實際生產過程、生產工藝、生產環境、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培養產量、質量、效益意識,實現零距離就業。
4 實際成效
形成了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基礎、以項目為載體的機床控制與PLC學習領域課程體系。
開發了內容先進、適用、工學結合特色明顯的機床控制與PLC課程教材。
打造了一支思想素質高尚、有較高理論水平與精湛技能、教學經驗豐富、課程設計和開發能力強、結構合理的課程教學團隊。
建設成機床控制與PLC技術校內實習車間,以及威孚集團、一汽錫柴、無錫機床廠等企業的校外實習基地。
探索成功一套根據課程內容、適合學生特點、教學效果好的教學方法。
5 體會與思考
課程不僅需要建設,更需要不斷地開發和更新。隨著機床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們要不斷改進、豐富和規范機床控制與PLC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通過課程的不斷建設,進一步促進教學團隊建設、推動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進一步加強先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應用、豐富課程教學資源,使課程適應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徐國鋒.機械類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山東工業技術,2018(01).
[2]莊文密,周瑜,田會,峰談昕.基于PLC的工業卷邊機智能上下料機械手設計[J].制造業自動化,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