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深入發展,課堂的教學觀念、教學形式和教學評價等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因此作業設計既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又要富有探索性;既要形式多樣化,又要體現基礎性、層次性、游戲性等特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收獲和發展。
關鍵詞:層次性;探究性;作業設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作業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設計形式多樣、內容有趣、富有探索和思考的作業呢?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鞏固性作業——學習數學的基石
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要靠課堂教師的講授,還要有相應的鞏固性練習作支撐。因此作業的設計應切實符合課程標準,落實“四基”的要求。如:五年級《圓》
(一)基本概念的掌握
①半徑、直徑定義;②周長與直徑、半徑的關系;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二)基本計算的鞏固
①已知半徑、直徑求周長和面積;②已知周長求面積、已知面積求周長;③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組合問題;④運用圓周長、面積的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這些都是需要掌握的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做好這些,不但落實了新課標的要求,而且也能為后續的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分類專題作業——針對問題的解決
分類專題作業,通過把數學問題篩選歸類,對具體的問題進行相對應的分析,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使得學生對同一類型問題有相對應的解決方法,并把這種方法拓展應用,提高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設計同類專題作業,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從而深刻理解所學知識。
三、層次性作業——體現個體的差異
“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面對全班幾十個不同層次的學生,數學作業既要針對全部學生的實際,又要適合不同的思維能力層次,讓學困生鞏固基礎知識,中等生強化基本技能,學優生優化知識結構。一般把作業分成三個層次:初級層次題為每位同學必做題;中級層次題是提高題,班上后10%左右的學生不作要求;高級層次題為選做題,供學有余力的同學討論,從而讓每個同學都能從數學中得到成功的體驗。
如:五年級《小數乘法簡便計算》
初級層次:(1)6.2×48+6.2×52 (2)(2.5+1.25)×8
中級層次:(1)5.7×101-5.7 (2)9.8×10.1
高級層次:(1)3.2×7.2+3.2×3.8-3.2 (2)3.2×48+32×5.2
四、游戲性作業——激發學習興趣
設計游戲性、富有趣味性的作業,可以提高學生作業的積極性,這是由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決定的。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作業的趣味性與否能夠直接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
如:五年級《倍數和因數》
設計“逃離3”的游戲,即一組人從3開始報數,必須避開3的倍數,誰報出了3的倍數就淘汰,剩余的人繼續游戲,直到決出最后的勝利者。通過游戲,讓學生感悟到2、3、5的倍數特征。游戲性的作業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作業,鞏固所學知識。
五、探究性作業——插上想象的翅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實際問題往往存在于較復雜的、信息不完備的現實情境之中,它的解決不僅需要學生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需要學生具有發散性的思維。為此在設計作業時,要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六年級《百分數應用》
要求:四人一小組,調查兩家及以上的旅行社旅游收費標準。可以選擇橫向對比即不同旅行社同一旅行方案的對比,也可以選擇縱向對比即同一旅行社不同旅行方案的對比。
這樣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去,不但弄清了百分數折扣的意義,還把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中去,實現了“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數學教育是培養有思想有創新能力的人,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精心有效設計作業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提高每個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周素梅.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策略[J].華章(教學探索),2006(2).
[2]陶琴坤.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研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