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玉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中小學生的課堂時間開始逐漸從教師回歸學生。《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正在成為一種被積極倡導且廣為應用的教學模式,但教師往往對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缺乏充分的認識,使得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故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師行為與策略進行研究分析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策略
教育家佐藤學將“合作學習”比作一場“寧靜的革命”。而合作是其中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只有通過與他人的思考碰撞,才能實現和教材的對話,從而雕琢自己的思考。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旨在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臺,最大限度地發展每個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正在成為一種被積極倡導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國內的合作學習理論和實踐操作不充分的情況下,教師往往對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缺乏充分的認識,使得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單一、固定化,出現了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不高、為合作而合作等情況,因此須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師行為與策略進行研究和分析。筆者結合自己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教學,對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指導策略做出以下思考。
一、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提升自身素質
一方面,合作學習不是對班級授課制的簡單否定,而是針對其弊端進行盡可能的改造,它強調班級教學和小組教學相結合,在互動學習中就完成了“學習—分享”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綜合能力。相比于課堂被動的學習,良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分享過程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每個學生都成為知識的分享者,符合學習動機理論。另一方面,在高速發展的大信息環境下,初中生的身心處于半成熟半幼稚階段,易受影響,初中生的學習需要由老師進行有效引導,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要求教師需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學會靈活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科學分組是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
教師做在科學分組上扮演者指導者的角色,教師根據學科成績(主要根據學期初數學調研考試的成績)學生的個性特征等,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每個小組人員數量要合理,一般在4-6個人為一個小組,如果人數太少起不到合作學習的作用,人數太多不能保障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學習合作中.相鄰的兩位同學成績高低有別,作為一個“同濟”組合,取“同舟共濟”之意,然后,將前后兩對或者三對“同濟”組合組成一個學習小組。
三、合作學習流程的培訓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保障
小組合作學習正式開展前,教師需對全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流程的培訓,確保每位學生都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步驟及與其相對應的職責,從而保障小組成員之間實現團結協作。通過選拔組長,制定相關規則,如:組長分配任務及發言順序;討論結束后,舉起左手請求展示,右手整理討論中的收獲或發言提綱;展示環節,小組的探究結果用簡潔生動的方式展示出來,以達到成果資源共享,共同提升目的。當同學的答案不完整、不科學時,其他同學要主動進行糾正、補充,分享新的方法。聆聽展示的同學要做好點評,重點點評他人的思路、方法與規律,能舉一反三,歸納總結而不僅僅是判斷對錯。
四、合作學習內容和時機的選擇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
合作學習前,教師根據所教學的內容的目標與學生的學情分析,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采用“難度大于個人,小于小組的合作能力”的原則,使合作內容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挑戰性、探索性、開放性和可操作性,才能有助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如數學中類比聯想,比較異同時、分類討論時、在需整理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時,探究性、綜合性較強的內容和解答“開放型”問題時,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解決數學問題的同時習得觀察-分析-比較-猜想-驗證-歸納的數學方法,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應注意合作的時機,在問題拋出后應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合作,合作只是為了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的方式。
五、教師的即時干預策略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交給學生的,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獲取知識的,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時間段里,教師的角色非常重要。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雖然可以激發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但學生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結論的理解接受,學生受能力的制約,不能很好地提煉,甚至會偏離軌道。因此,在小組合作開展時,教師定位好自身的角色,要平等、賞識對待每位學生,把自己當作參與者,傾聽者,引導者,激勵者。同時教師對于小組合作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即時干預、引導或調整,做到精講提煉,釋疑解惑。
六、評價策略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手段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要始終面向小組、注重激勵,兼顧過程性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堅持多元評價。在制定評價措施的時候,既考慮小組加分,同時也要考慮個人,為合作學習注入新的催化劑。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標下一種靈活、有效的教學方式,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要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有目標、有序、有層次,從而有效地促進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的知識和綜合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