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佩君
摘 要:班級文化是班級在發展中逐步積淀下來的一種氣質,亦是班級特有的精神標識。班級文化可分為“顯性文化”和“隱形文化”。唯有重視班級文化建設,才能營造出向美向善向上的班級文化,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中的必備品格高度,以此來提高班級管理水平,促進學校健康和諧發展。
關鍵詞:班級文化;品格提升;和諧生態
班級文化是利用班級的文化制度、文化關系、文化環境等來熏陶和培養學生的一種文化,它是班級的名片,代表著班級形象與班級的生命力,它具有一定的辨識度。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是班級成員共有的信念、價值觀與態度的綜合體。
一、策劃班級標識,展示班級風采
班級標識是班級文化的可視象征之一,是體現班級文化個性的鮮明標志。我校開展溫馨班級創建工作,其中有一項就是班級班徽、班旗、班歌和班級理念的提煉和展示。我們嘗試從兩方面來打造:一是名稱、班徽、班訓、班歌等班級精神標志;二是班服、班旗等物質形態的標志。例如有的班主任利用班隊課時間,和孩子們一起探討商量,然后讓孩子們分小組討論,在充分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介紹、評選,最后定名為“揚帆”中隊,孩子們從懷德學校標志受到啟發,大鳥帶著小鳥飛翔,于是構思成輪船在海洋上行駛,揚著風帆在遠航。這樣的創意,將學校和班級有機融合在一起,這樣的創意是非常有效的,體現學生個性化的思考,大大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孩子們看到了班級標識,便有一種“我愛我班”的感覺。
二、裝扮教室環境,體現班級特色
班級是學生成長的家園和樂園,如何做到我愛我班?其實,一位優秀的班主任老師更是“裝修”高手,通過對所在班級教室環境的布置,積極構造一種溫馨雅致的外部文化環境,既增添學生學習生活的樂趣,又能消除學習后的疲憊,學生長期生活在美的環境氛圍里,美的言行習慣成自然,美的教室幫助學生種下美的種子,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自然形成。教室里環境布置營造美的氛圍,更是一種特殊的“文化領域”,隱藏著教育能量。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視覺上得到美的享受,更是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并將深刻影響學生的氣質、行為及生活方式。
三、開展特色活動,提升學生品格
新形勢下,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特色活動就是班級力量形成的主要形式,學生在班級文化特色活動中,聚力量、提修養、顯文化,最終形成團結奮發、積極向上的優秀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
1.班級特色與學校文化相結合
為全面提升懷德學生的綜合素養,我校對節日課程長程設計整體架構。一年級的“入學百日活動”、三年級的“今年,我十歲了”、六年級的“今天,我畢業了”都是學校的傳統活動,以此為基礎,將這三項活動融入德育節日課程體系,定名為“入學季”“生日季”和“畢業季”,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設計出一系列的德育長線活動。如六年級的“畢業季”,開展時間緯度長達4個月,學生、家長、班主任、科任老師等方面的人員深度參與、體驗,分別為帶領孩子們做一本最美畢業冊、與清中來一次最美的聯誼活動、給母校留下一份最美禮物、給學弟學妹留下一個最友善的印記、畫一張畢業生眼中最美的懷小、參加一次難忘的畢業典禮這六種體驗。在畢業季的系列活動中,孩子們感受美好,心懷憧憬,懂得感恩。
2.班級特色與傳統節日文化相結合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德育回歸生活的本真,順應兒童的發展規律,以每個班級文化特色活動為載體,以“中華傳統節日”為主線,為學生的成長增添絢爛的色彩。這一年來,我們根據時間節點再開展序列性的節日課程,例如清明節,我們進行了長程設計,全校低、中、高年級全部參與,邀請了老革命進校園,讓孩子們重溫了當年的歲月,感受到幸福生活的不易,從而珍惜當下的生活。五至六年級開展緬懷先烈演講活動。大隊部聯合各中隊、各小隊開展豐富獨特的節日活動,運用傳統文化開展班級特色文化活動,以精神文化力量推動班級成長,讓每一個學生的心里烙上“中國印”。
3.班級特色與家長進課堂相結合
我校的課程特色是“種子課程”,培養學生有友善態度,有探索精神,有獨立人格。針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根據每個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先期調查,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學生的需求,擬定一些主題,如成長無煩惱、制作科學實驗、學習某種技能等,再在家長群里征集,讓有特長的家長報名,家長達成共識:共享教育資源,讓每一個孩子得到真正的實惠。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爭取做到長程性、序列性,讓孩子在活動中真正能學到技能,拓寬視野。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4.班級特色與公益活動相結合
“懷德家長,不是一個孩子的家長,而是所有孩子的家長。”意味著孩子不是私有財產,任何孩子都是社會的未來,確立共同的孩子、共同的責任、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價值觀,建立家長資源庫,與家長達成共育聯盟。未來學校是一個開放的社區,未來社區也是學校的一部分,將更多的資源納入教育資源范疇,為孩子們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是學校也是家庭的責任。學校充分調動家長的資源,在班級家委會委員們的組織下,充分整合可用資源,依托家長的資源將孩子們帶到校門之外,進一步打開孩子們的視野。
總之,班級文化是班級建設的一種風尚、一種文化傳統、一種行為方式,它是知識的集散地,是情感的傳遞帶,是心靈的歸宿地。作為德育工作者,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中的必備品格,給學生帶來更為人文的生命關懷,從而促使學生品格提升。
參考文獻:
[1]諶啟標,王晞.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伍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級文化建設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