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有效”,途徑有很多方面,注重課前預習,同樣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策略之一。
關鍵詞:預習;有效性;策略;年月日;報告
課堂觀察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將教師的專業發展定位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是體現專業性的一種研究課堂的方法。我們通過對陳老師執教的“年月日”一課的課堂觀察,發現三年級學生可以通過課前預習,改善課堂學習狀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公開課示例與討論
(一)課前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有兩點,一是陳老師進行說課。二是確定課堂觀察點。
(二)課中觀察
1.為了更好地統計觀察的數據,我們借助攝影機,對教學過程進行全程錄像,并用錄音筆錄音。
2.課中觀察的反思:課堂觀察點的確定,觀察量表的設計,使觀察老師帶著明確的目的,到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作出相應的分析和研究,觀察的老師和執教老師相比,他們不僅需要對所教的知識做到懂和熟練,還要認真分析,這是一次獲得反思認識的過程,對提高觀察老師的教學水平有極大的幫助。
(三)課后分析,診斷課堂
1.學生預習情況觀察表
分析及教學建議: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這個班孩子雖然是三年級學生,沒有什么預習經驗,但他們很認真,能收集五年不同年歷,并統計每個月的天數。發現有的同學寫得很簡單,有的寫得很詳細,只有兩位學生什么都不寫,完成率能達到95%。寫發現規律時有5位學生不懂,完成率達到87.5%也是很高。這些預習的知識為課堂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為課堂教學節省了很多時間。
2.小組合作學習觀察
由于重視課前的預習,每位學生都有話可說,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有助于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這節課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時,小組的組員和組長分工明確,要求清晰,學生能進行有效有序的交流,小組合作氛圍濃厚,能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由此可見,課前預習后,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更好,提高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參與程度。
3.對學生課堂傾聽的觀察表
結果分析及教學建議:這節課一共是40分鐘,以上統計是統計學生傾聽老師和同學發言的傾聽情況,從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可以看出,做小動作的同學比走神和講話交流的同學多。剛開始上課時老師創設情境,幾乎沒有開小差現象,14:40分前同學們根據預習單分小組討論年月日的知識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由于課前有預習的,他們都認真傾聽小組同學的發言,但到14:40別的小組同學去匯報自己的發現時,個別同學就開始坐不住了,有2位同學開始做小動作,還有3位同學講話交流。15:00是最差階段,因為學習平年和閏年的判斷,學生對年份是4的倍數的知識點不是很理解。從以上的課堂傾聽情況的觀察可以看出,老師重視課前預習,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傾聽的效率。
三、課后反思,獲得啟示
1.課前預習激發了學習興趣。課前預習后,學習慢的同學在家里多花點時間預習,對要學習的內容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一些成功感,這種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發現,也就會積極參與課堂上的討論和交流,對學習更有信心。
2.課前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預習是讓學生自己去自學,通過看課本,上網或者查閱資料自學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自學能力。
3.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預習使學生對新知識有所了解,并清楚哪些知識自己是不明白的,帶著問題去聽課,效果更好。老師在審閱學生的預習作業后發現學生較集中、較典型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重點地講解。
總之,我校在歷時三年的“常態課例校本研究”中,借助課堂觀察這個平臺,通過老師們的相互合作,相互學習,共同探討,促進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沈毅,崔允漷.課堂觀察Ⅱ走向專業的聽評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