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敏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對小學美術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在教育中要堅持從生態校園文化入手,做好小學美術教學指導工作,創新教育內容,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教育的效果。基于此,針對生態校園文化下創新小學美術教育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校園文化;小學美術;教學研究
通過將校園生態文化建設與美術教育進行結合,不僅可以滿足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所以在教育改革的影響下,要堅持從校園生態文化建設上入手,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營造出濃郁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一、做好課程建構工作
1.多元化的教育平臺
生態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基礎,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對環保的認識。由于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學生接觸自然的機會相對較少,但是在校園生態文化建設的影響下,能夠給學生的教育發展創造出良好的機會,即便是學生不走出校園,也可以接觸到自然事物,這樣也就可以帶給學生全新的感受與體驗,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的美術學習提供契機。所以在教育中教師要堅持從校園生態文化的角度出發,要求學生以植物作為寫生的對象,加強學生與自然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2.為美術課程的構建提供支持
校園生態園是學生學習的樂土,同時也是美術教學創新的基礎。在美術教材中有著固定的教學內容,所以如果教師單一按照教材中的內容來進行教學,勢必會加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也會讓學生產生乏味的心理。所以針對這一現象,在教育中就可以從校園生態文化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確保教育的直觀性。通過對植物進行觀察,能夠為美術教育的開展提供支持,同時也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保證課堂教學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激發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教育的目標。
二、做好創新實踐工作
1.提升教師的生態理念
在使用校園生態文化進行美術教育時,教師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運用好先進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加強美術教育與生態文化之間的聯系。如可以將美術教育搬入到植物園中,以此來提高對學生的教育效果。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實現協調發展的目標。首先,要得到學校領導的認識,主動在美術教學中融入生態環境理念,實現對美術教育的創新。如果沒有上級部門的支持,勢必會影響到教育的開展,同時也會產生出許多新的問題。其次,要求教師掌握好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做好學情調查工作,保證生態文化與美術教育的有效結合,保證教育引導的合理性。再次,要形成生態文化與美術的結合,爭取得到其他教師的認可與支持,為美術教育的開展提供支持。
2.做好生態設計
通過進行優化設計,能夠提升美術教育的開展效果。所以在教育中要做好校園生態文化與美術教育的結合工作,真正將學生帶入到學習中去,制訂出完善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對植物進行觀察,明確注意事項。在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培養好學生的審美價值。所以美術教學中要運用好校園生態文化特點,關注教育的差異性,制訂出有針對性的教育計劃,保證教學內容的合理性,為學生營造出濃郁的學習氛圍,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欲望,實現對美術教育的統籌與研究。
3.培養好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校中的生態文化種類相對較多,所以教師要主動挖掘出存在的校園文化,保證審美視覺的準確性,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的構建。在面對自然景觀時,不同的視覺會產生出不同的審美效果。所以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引導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在發現美的基礎上來創造出美。在學生進行有效觀察后,還要組織學生之間進行探討,明確研究的方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借助不同的美術手段來創作出作品,在展示的基礎上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可以組織開展寫生比賽或是在美術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法等,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提高學習的效果。
4.營造出良好的教育環境
對于生態文化建設來說,有著一定的動態性,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設計時要具備一定的發展意識,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指導工作。植物有著一定的季節性,所以教師就可以從植物的生長特性出發,以此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環境變化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在進行生態文化建設時,還要給學生創造出展示與參與的機會,提升學生的自覺性,借助不同的機會參與到美術學習中去,真正培養好學生的藝術素養。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美術作品創作,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生態文化能夠滿足學生的審美價值需求,所以在開展美術教育中要做好與校園生態文化之間的結合工作,保證二者結合的有效性,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聯系與認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實現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錢曉晴.基于生態校園文化創新小學美術教學[J].考試與評價,2016(8):56.
[2]錢曉晴.基于校園生態文化的小學美術教學實踐[J].內蒙古教育,2017(9):120-121.
[3]蔡永環.基于校園生活的小學美術設計應用教學資源開發和實踐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