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春
摘 要:如今,數學是學生學習路上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小學數學則是小學教學中的關鍵學科。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小學數學的學習主要集中于課堂,所以要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以提高小學學生數學素質。本文對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結合現代教學理論,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并加以研究論證,以作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核心素養;教學
近幾年,雖然小學教育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是小學數學教學情況卻停滯不前,為了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一直一來都問題不斷,很大程度是因為家中和學生都不重視造成,導致學生上課不愿意聽,教師上課效率低下,下面就從以下兩方面來分析小學數學課堂的現狀,以更好地完善應對對策。
1.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情況
當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還是以老師講課為主,一節課上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講解知識點,而且小學數學比較枯燥乏味,除了知識點還是知識點,如果老師不能用正確的放來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整個課程就很難有高的效率。小學數學教師往往不能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而是一味的布置各種練習題,這樣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
其次,小學數學知識點之間都是有相互關系的,老師的教學問題主要是在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和鋪墊過于簡單,這樣會讓學生很難理解。在數學課堂中,學生很難和老師有互動,就算有也是較為簡單的、確定性的問題,而不是真正有探討意義的問題。這些東西都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思維鈍化。
2.學生的學習情況
小學課堂一節課四十分鐘,要讓學生一整節課的時間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學習當中是不可能的。小學課堂教學是最為緊張的,大部分老師教講課速度都非常快,學生跟著老師的速度聽課需要投入額外的精力,很容易導致疲勞和緊張,最終會產生對數學學習的厭煩和恐懼心理。
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不同,有些人可能聽過一遍就能完全理解,而有些人要反復的記憶、訓練才能理解。針對這一點,很多老師會采取反復、機械式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成績,但這樣恰恰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很多學生被整日的測試和作業搞得身心俱疲,同時面對考試的壓力,就會越來越焦躁,最后導致學習效率大大下降。
很多學校為了提高學習效率不斷的縮減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各種實踐活動和課外活動時間的減少直接導致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大幅下降。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學生們的思維已經固化。同時,睡眠時間的嚴重不足使得學生的記憶和反應能力嚴重下降,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做好課前準備
要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首先就要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所以要求每一個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前備課一定要認真、細心,對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準確把握教材重點。其次,數學教師要有扎實的功底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合理的應用啟發式、自主式、因材施教等多種教學方法。目前,大多數學校已經用多媒體教學取代了傳統板書式教學,這也得到了大多數教師的好評。多媒體教學相對于傳統式教學有眾多優點,特別是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它不僅能提高信息的準確度,還能用各種圖片、聲音吸引學生注意力,把抽象的數學模型變得簡單化、易于理解。所以提倡教師用多媒體進行備課。
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意識到學生才是主體,要適當的放低姿態,和學生們打成一片,這樣才能和學生有共同語言,在課堂上以學生感興趣的東西為引子來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其實,小學數學課也能和語文課一樣,實現“老師搭臺,學生唱戲”。老師在課堂中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見解,暢所欲言,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以發揮。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下,才能有最大的學習效率。
3.給予正確的教學評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評價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應該分層次進行評價,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盡相同,這樣才能突出評價的有效性。此外,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該進行全面評價,要將考試成績、學習態度等都考慮在內,不能片面的評價一個學生。同時要給與學生適當的鼓勵與批評,堅持“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評價原則。在學生考試成績不盡人意的時候要多說一些肯定的話語,學生考試成績非常好時也不能過分夸獎,要找到學生不足并讓學生反思其原因。
三、結語
小學數學課堂建設是一個長久的研究課題,要切實改變現有的教學現狀,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不斷的改革與創新,還需要社會對小學教育的認同與重視,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改變小學教育現在,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更舒適、愉悅的環境下學習知識。
參考文獻
[1]王麗娜.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2]盛曉蘭.淺談小學院校數學教學改革[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
[3]李政濤,李云星.百年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方法論探析[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