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華
摘 要 目前高校第一課缺乏學術道德教育課程,導師首要責任人職責未真正履行,研究生自我道德缺失等引起學術不端行為頻發,需要從思想政治教育視角去分析學術不端行為存在的原因和對策,弘揚學術道德, 遵循誠信,營造健康積極的學術氛圍。
關鍵詞 學術道德 思想政治教育 自律
高校研究生教育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拔尖創新人才的重任,是中國教育的最高層次。新形勢下拓展研究生死政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加強研究生的學術道德建設。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曾提出“教育性教學“基本原則,強調思想道德教育需要貫穿于知識教學和知識傳授中。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也提出“知識即沒得”,使人們認識到知識不僅僅有工具價值還有思想道德和倫理規范的價值,道德理念就蘊含在知識本身。因此,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又可以拓展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途徑。
1 研究生學術道德存在的問題
1.1 社會環境影響研究生的思想行為
追求真理、實事求是本身就是學術研究之道,學術研究是崇高的和神圣的,是不容褻瀆的。社會環境的不正之風難免影響研究生的心態和正確的方向。首先表現是研究生學術急于求成和要求進步的心態,部分研究生為了應付導師安排的科研任務,盲目地追求文章的數量。部分研究生就開始違背學術道德偽造數據、抄襲他人成果,寧愿以身試法走捷徑也不愿花時間收集和查找科研材料和數據,甚至都不愿意花時間做好扎實的基礎理論,更不要說進行實踐調研,收集和尋找真實數據了,只想速成。加之現在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較為寬松,學習目的功利化,認為發表文章的數量直接和評獎評優掛鉤,一些研究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出現功利化傾向,追求文章數量,不求質量,學術不端受浮躁而不端正的學風影響,學術不端的特點是捏造數據(fabrication)、篡改數據(falsification)和剽竊(plagiarism)等。敗壞學術風氣,阻礙學術進步,違背科學精神和道德,拋棄科學實驗數據的真實誠信原則,給科學和教育事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也給學校的學術聲譽造成損失。少許研究生平時不努力,想獲得捷徑獲得學歷學位,通過一些違背學術道德的手段達到目的。
1.2 導師作為培養研究生首要責任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2010年11月《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1]11號)正式下發,明確了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和執行者,其中就需要導師把關好學生的學習和學術論文,而且學校更要對導師的自身的學術道德有要求和規范。研究生的學術行為往往受導師學術道德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導師的師德對學生起著示范的作用。導師如果對學生缺乏嚴禁的學術要求,不但不利于學生的學術成長,而且會引起學生的學術不端行為,導師不能因為學生跟著做一些項目就偏袒學生。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礙于師生情面和熟人關系,為學生一路開綠燈的現象較常見。此類行為助長了研究生的放縱行為,嚴重影響其學術道德的成長。因此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門建立對導師考核的機制,并把學術道德納入考核體制。如果導師或者導師的學生有學術不端行為,就要對導師職稱晉升進行一票否決制。另一方面導師要加強對研究生的科研數據管理,做好論文的審核和把關,注意通過言傳身教方式引導研究生遵守學術道德規范。
1.3 社會評價體系不完善,只重視論文的數量,不重視質量
現在的學術評價指標體系只是已刊物級別和數量為評判標準,評判形式和過程過于單一,導致一定程度上以數量論“英雄”,不重視論文的質量。這種評判標準容易助長學生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不良行為。研究生教育是以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為目標,將研究生綜合素質和科研素質相結合,并聯系國家的發展,讓學術研究成為真正有利于國家發展,提高人民生活的成果,而不是以數量作為職稱晉升或者畢業的標準。我們也可以借鑒國外高校的做法,畢業申請學位把論文質量作為評判標準,如論文的引用率,影響因子等。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盲目追求論文數量的行為,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學術不端的事情發生。
1.4 研究生培養過程重科研輕德育
現在我們的研究生教育缺乏學術道德規范教育只注重基礎理論學科的傳授。這樣反而忽視了研究生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研究生培養課程缺乏人文素質方面的課程,而且學術道德也沒有納入所有課程體系,學生也沒有機會在老師指導下深入地學習學術道德規范,這是造成研究生學術不端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重科研輕德育、重理論輕德行、重技術輕養成,學術道德教育普及方法失當,使研究生對學術道德的精神理解不深或不了解,致使研究生不能做到思想和行為上知行合一。此外,研究生學術成長規律與研究生過高的培養目標有一定的矛盾。很多高校制定畢業標準和要求研究生發表學術成果或者發表高層次論文多少篇,這種規定當然有其積極的一面,但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因素,如一稿多投,偽造或篡改數據,抄襲,剽竊他人成果,甚至找“槍手”等學術不端。
2 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的應對措施
2.1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文化宣傳和引領學術道德
首先,舉行一系列學術道德宣傳活動,營造人人知規范、懂規范、守規范的氣氛,幫助研究生建立嚴肅認真、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意識,從思想上重視學術道德建設。各學院在新生一入學通過講座、易班、班會等方式向研究生深入宣傳學術道德。既要向研究生宣傳守學術道德規范的優秀事跡,激發研究生的認同感,同時也要向研究生講解學術道德的反面案例,警鐘長鳴,讓研究生體會到遵守學術道德的必要性,進一步引導研究生樹立起正確價值觀,以此指導科研實踐。其次,把學術道德規范納入研究生整個培養環節,在課程教學環節,應以課程和專題講座的形式講解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在科研實踐階段,導師應牢記“身教勝于言教”,垂先示范,并監督學生科研過程中每一個步驟和過程。
再次,加強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能力,從班級管理方面加強學術道德規范,積極培養研究生自覺踐行學術道德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學術品格。
2.2 加強導師的首要責任人制度,完善導師考核機制
首先,要根據教育部文件,落實好導師首要責任人制度。在導師考核制度中,增加對導師學術道德素質和科研誠信的評價。研究生招生資格審核制度進一步完善,分配給導師招生名額與導師的、學術成果等要素掛鉤。其次,加強導師的思想政治學習,以學院為單位組織多形式的學術道德宣傳學習,從思想上引導對學術道德規范的重視。再次,在研究生中開展“最美導師”活動評選,宣傳和弘揚優秀導師刻苦鉆研的學術品格,奉獻教育的育人精神,督促導師加強自我約束,自我監督,導師在科研指導過程中嚴格要求學生科研過程,做好學術行為監督。
2.3 完善誠信制度,培養研究生的學術自律行為
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誠信即誠實守信,是我們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所以我們在德育課、思想政治課、文化知識課以及道德實踐中強化這種契約精神教育。在美國有些高校,要求學生一進校就必須簽署一份承諾,不簽署承諾的學生,不得注冊入學。而且這份承諾具有法律作用,一旦違反,就會被開除。同樣,我們學術誠信也是誠信行為,也可以為每位入學的同學建立一份誠信檔案,一旦有學生違反誠信行為,則計入檔案,留下不良記錄,并對其未來職業生涯都會產生影響。讓學生學會擔當和遵守承諾。另外,在對研究生進行學術道德和誠信教育中,要結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多途徑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和誠信教育。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一方面通過新生入學教育、主題講座、辯論賽、簽訂承諾書、主題班會、典型案例以及在學校易班和班級QQ群顯著位置上設置有關學術道德和誠信問題的討論和宣講。另一方面為研究生開設相關學術道德的課程,并納入必修課程,深入學習學術道德規范,培養他們樹立學術道德和誠信意識,形成一種健康的學術氛圍。
2.4 健全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監管體系,做到有章可依
高校首先要完善研究生學術道德規范等規章制度,完善研究生培養機制,論文評價和監督機制,為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在學科評估和學位點審核過程中,增加學術道德的考核指標,對違反學術誠信的高校,實行一票否決制。對學術失信的學生取消評優、入黨等資格,并把學術不良行為記錄在個人檔案。
總之,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任重而道遠,學校建立學術道德規范的同時,還應為研究生學術道德行為形成創造有利的平臺。多方面合力,協同推進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
參考文獻
[1] 戴雪飛.研究生學術失范的根源和學術道德教育機制建設的再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9(11).
[2] 張曉明.加強研究生學術道德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1999(3).
[3] 王學風.論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的內容和途徑[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1).
[4] 李文凱.美國高校學術誠信教育及啟示[N].中國教育報,2003-12-20(4).
[5] 山崎茂明.科學家的不端行為——捏造Y尨鄹膧Y屫馇訹M].楊艦,程遠遠,嚴凌納,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64-68.
[6] 黃文彬.研究生科研道德與誠信狀況的分析及建議[J].北京教育,2010(4).
[7] 陸紅梅.德育生態視域下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大學,2014.
[8] 司朝霞.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問題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
[9] 萇光錘,李福華.學術共同體理論研究綜述[J].中國電力教育,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