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琴
摘 要:加強學生語文素養培養是語文課程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就目前來看,由于應試教育等諸多因素的長期影響,語文教學一直都處于重智能發展、輕人文培育的失衡狀態,不符合素質教育理念提出的全面發展要求,對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從不同層面入手,選用科學有效的策略方法來加強小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素養;培養探究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語文具有較為顯著的人文性質,加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是學好語文的重要前提,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路徑。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應正確認識到,語文并非是一門簡單的基礎學科,其擁有不可忽視的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功能,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科學地利用這些功能來加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進一步拓展語文綜合素質。
一、重視情感熏陶,加強語文素養培養
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加強情感熏陶,在實際授課中,將更科學、恰當的策略方法來應用于教學當中,使得學生準確理解授課內容和教學思想。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思考教學方法和教學主題的融合統一,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作者在創作文章時候的感情并不是一種淺顯的存在,一下就能夠發現,一般都需要給予深入、充分挖掘才能夠得到顯著呈現。對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帶領學生深入挖掘課本中有關人文思想的內容,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情景交融的方式引導學生,激發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從而使其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并積極主動地探究更豐富、新穎的知識信息,在拓寬學生語文認知視野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理念。
例如:某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時,就帶領學生開展了美文賞析活動,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去理解、體會父愛的偉大,對文章中“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所要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刻的體會。通過情景熏陶,學生不僅能夠產生更深刻的感受,也能夠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另外,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一賞析活動,學生能夠更理解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真正懂得感恩,可以更加珍惜父母親人陪伴自己的日子,以此來充分體現出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二、有效拓展資源,完善語文素養培養
中華文化是有著寶貴的文化底蘊,同時擁有著大量珍貴的文學作品,這些無疑是我們最值得學習和領悟的精神財富。教師應用經典名著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通過古詩文朗誦教學,讓學生體會詩詞其中的真正內涵,感受古人創作時的心境,獲得一種精神上的共鳴。古詩文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時間斗轉星移,如何變遷,文字的精華卻不曾改變。不論是優美的韻律、節奏,還是精美的詩句都能夠給人帶來極為深刻的美感。例如,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表現的是就算是烈火猛烈焚燒著野草,一地灰燼,但是等到明年春天一到,便是一地艾艾青草,將野草頑強的生命力充分表現出來,而通過帶領學生對這首詩進行深入探析,學生也能夠對失敗、挫折帶給人們的并非只有失望和絕望有更深刻的理解。另外,在這篇詩文的學習結束后,還可以鼓勵學生課下對白居易的其他作品進行拓展學習,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語文認知視野的拓展,也能夠進一步增強其詩文學習興趣與效果。在教學實踐中需要給予著重考慮的是,由于不同年齡段的小學生,不論是在理解能力,還是認知水平上都存在一定差異,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盡可能簡化文章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掌握其中蘊含的道理。
三、積極組織課外實踐,拓展語文素養
首先,可以進行晨讀活動的靈活組織,通過每天早自習的時間來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文學名著,或者由課代表進行領讀,大家一起學習和閱讀,教師給予定期抽查,在拓展學生閱讀知識面的基礎上,促進其文學欣賞水平的全面提升,也使其可以對各類文學作品有更廣泛的涉獵,同時,學生的人文素質也能夠在閱讀學習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語文素養比賽,讓學生更有積極性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比賽當中。如可以開展班級作文競賽、演講比賽等等。以此來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在積累豐富知識的同時,學生的人文素養、創新思維與能力等方面也能夠得到進一步拓展,從而為其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設計、組織過程中應正確認識到,加強學生語文素養培養,不論是對學生本階段學習興趣與效果的提升,還是對其今后語文學習發展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應明確語文素養的重要性,在教學當中加以實踐,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陳興坤.新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人文素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6):160.
[2]王翠蓮,張春龍.淺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6(35):28.
[3]馮霞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人文素養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5(2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