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自蓮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全面發展他們的綜合能力,進而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自從提出“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以來,教育部也隨之提出了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任務。因此,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實現“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就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在小學階段,語文作為最基礎的學科,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十分重要。而且,小學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最關鍵的時期,尤其是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經歷了數年的積累,且還沒有六年級小升初考試的壓力,在這一階段,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十分重要。接下來,筆者就簡單談一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識字和寫字習慣
漢字是我們國家通用的文字,也是小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多識字并且寫出一手好字,對于小學生而言,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幫助,而且,小學階段也是他們大量認識漢字、書寫規范漢字最主要也最關鍵的階段,更是培養他們形成良好識字與寫字習慣的重要階段。因此,語文教師要從四、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入手,采取靈活多樣的手段,激發小學生識字和寫字的興趣,促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識字和寫字,并養成良好的習慣。
1.養成借助工具書識字的習慣
四、五年級的語文教材,相對而言增加了課文的深度和廣度,而且其中也包含很多生僻的字詞,同時,這個時期的小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查閱工具書,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借助工具書識字的習慣,以便于他們在學習課文時遇到生僻的字詞能夠及時查找,幫助他們積累知識,方便日后的運用。
2.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在一個人的學習以及日后的工作中,都離不開漢字的書寫,一手好看的字體不僅反映了書寫者的文化素養,還能給人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而且,國家也大力倡導“寫規范字”,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強調漢字的筆畫和筆順以及規范度,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敢于質疑的習慣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通俗地講,就是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而在現實教學中,很多教師和學生都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教師不允許學生質疑自己的論斷,而學生也不敢去質疑教師。其實,新課改的目標正是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習慣。因此,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及時更新觀念,鼓勵學生勇敢進行質疑,對于學生的質疑,教師要及時予以表揚,以此激勵其他同學進行質疑。在引導學生質疑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逐步提高他們的質疑水平。
三、閱讀習慣
1.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增加他們的知識,從而發展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以說,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小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而且,新課標也明確強調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數量不得少于270萬字。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指引學生加強有效閱讀,并傳授給他們有效閱讀的方法、技能,從而促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地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并陶冶他們的情操。
2.培養不動筆頭不讀書的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要培養他們不動筆頭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好的詞句或段落及時摘抄下來,并且時不時地進行翻閱,以加強他們的記憶。這樣做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在語文學習中,作文教學是十分重要的環節,而且,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以及他們未來的工作階段,寫作都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能力。在各種升學考試以及日后的工作中,寫總結或計劃都需要寫作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而要培養寫作習慣,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以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寫作中,口語表達能力十分重要,學生只有在口語表達的過程中理順了語言的邏輯,才會在寫作中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寫出較為優秀的作文。最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多進行寫作練習,讓他們根據自己平時閱讀積累的素材進行隨堂練筆,以此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
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十分重要,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具有極大的影響。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努力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此發展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
參考文獻:
[1]王憲敏.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學周刊,2015(11):135.
[2]賈麗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學周刊,2015(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