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旺健
摘 要:新的課程改革提出初中教育要能夠適應學生自身發展的規律,在發展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基礎上,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以及終身發展。本文深入教學實際,提出了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差異化教學方法,實現因材施教;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等策略,深化初中政治課程的改革。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政治;教學策略
初中政治的學習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有著不可取代的指導意義。但是長期以來的政治教學給學生們留下了“抽象、乏味、死記硬背”的印象,在課堂教學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使學生的政治學習效果非常差。本文基于新課程改革的背景,探究初中政治課程改革創新的方向,提出了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策略,對于深化落實課程改革有著重要意義。
一、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生關系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感情基礎和信任基礎,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能讓學生們在學習政治時,更快、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同時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在教學當中的角色由“掌控者”轉變為“引導者”“合作者”,站在同樣的高度和視角審視政治學科,與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并且能夠主動利用良好的師生關系優化課堂教學。政治課程不同于其他教學科目,需要“死機硬背”的東西比較多,許多表面的內容有著深奧的知識和邏輯,教師如果展開來講會大大降低課堂效率,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理解;如果只是告訴學生知識要點,就難免要“死記硬背”。因此就需要教師能夠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們對于教師在心理和認知上都產生較強的認同感和信任感,這樣才能更好地接受課堂上老師傳授的知識。在教學時,也可以構建學生與教師之間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在學習政治的時候要敢于去質疑和探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利用差異化教學,實現因材施教
教師進行課堂教學一般都是在大課堂授課,這樣更能夠節省教育資源,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學習。但是學生無論是從心理發育程度,還是從學習掌握程度上都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性,這時教師應充分關注這一點,改變教學策略,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實現因材施教的合理教學觀念。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之間自主進行“互教互學”實現差異化教學;也可以構建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問題式課堂”,讓學生進行自學,并結合學習中的疑惑求教老師等等。例如在教學九年級“中華文化傳承創新”的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自學章節知識,找到章節知識的要點和重點,并總結出“什么是中華文化?應該怎樣繼承和創新?”。讓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學習,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適當指導,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問題進行針對性解答,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再進行集中講解,并且及時總結課堂學習的成果,幫助學生們捋順思路和知識脈絡,做好最后的總結。這樣不僅能夠兼顧大課堂教學的高效,同時也能夠優化差異化教學,回答的問題也更加貼近學生的學習實際,能夠更準確切中學生學習當中的難點,并且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們學習知識的時候,也提升了學習的能力。
三、貼近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初中政治的教學比較抽象化,同時“充斥”著大量概念性的東西,教師要能夠理論結合實際,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出發,對知識要點進行解析和講授。由“實際”導向“理論”,再由“理論”指導“實踐”,這種講課邏輯是最能夠讓學生接受,也是最有效果的教學策略。學生在教師的講授中,能夠更清楚地把握住理論和實際的結合點,從生活的角度去理解政治,并且能夠靈活運用所學實踐到生活當中去。符合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以及實踐能力提升的要求。例如,進行九年級“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教學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了基本的知識概念后,讓學生們結合生活實際對于周圍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現象一一列舉,并利用所學的知識積累,提出可行的發展策略建議。鼓勵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對學校或者家庭附近的一種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現象進行調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試著找到違背可持續發展對于周圍生態以及長遠發展的影響,并多方搜集資料找到癥結所在,用所學的知識和社會生活經驗,理論結合實際整理出一份可持續發展的策劃書。學生們在深入調查和規劃發展策略的時候,不僅能夠加深對于知識的掌握,從思想和行動方面都對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同時通過這樣的學習任務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讓他們在搜集資料、整理信息、小組合作以及形成策劃的過程當中,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
四、結束語
新課程的改革給初中政治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更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和能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教師要能夠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利用周圍的教學資源,從師生關系、教學方法以及實踐策略等多方面優化初中政治課堂的教學策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密切結合政治課程的特殊性,注重政治教學對于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影響,要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以高尚的素養和情操對于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教學。
參考文獻
[1]張紹津.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學[J].學周刊,2016(08):165.
[2]王會英.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5(23):177.
[3]劉彥文.新課程改革下初中政治教學現狀研究與改革初探[J].學周刊,2014(1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