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 要:情境教學法,就是指教育者通過創設一種具體的環境或氛圍,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以無意注意為主,而且好奇心旺盛,對新奇的事物或有趣的故事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而英語學科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和實踐性,與情景創設的教學方法高度契合。本文闡述了情境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理論依據,并結合具體課例探討了情景創設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景創設;方法探索
一、小學英語課"情景"創設教學方法的理論依據
(一)情境認知學習理論
情境認知理論,由布朗、柯林斯和杜蓋德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該理論認為,知識產生于個體參與到情境運動的過程,而不是消極被動的學習過程。情境教學,就是實踐共同體,在情境中,利用可得到的資源、承擔不同的責任、為了同一個目標,進行協商實踐活動。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在于對認知結構的主動形成,而不是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學習者能夠主動獲取知識,并能夠把獲得的新知識,和自身已有的認知結構相聯系,從而把自己的知識體系構建起來。所以,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對本學科的基本架構有一定的了解。發現法,是教育的主要手段,讓學生用自己的大腦,自主地去獲得知識。
(三)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有美國學者奧蘇泊爾提出。有意義學習,需要具備如下三個條件:學習材料必須匹配學生的知識體系和認知能力、新知識必須建立在學生知識體系中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生必須具備能進行發現性學習的有意義學習心向。
二、小學英語課"情景"創設教學方法的應用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創設情境
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前,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并以此為依據進行設計。進行情境創設時,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教學資源,以故事的發展作為主線,注重情境與子情境的整體性和銜接的連貫性,以任務驅動學習,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例如,Unit 1 Hello!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聽懂、會說Hello./Hi .Goodbye./Bye-Bye.Im...
2.通過創設見面打招呼、自我介紹以及道別等情景,讓學生學會見面打招呼、自我介紹及道別的日常用語。
3.培養學生樂于開口,敢于開口講英語的習慣,激發學生想學、樂學英語的興趣和愿望。
在具體的情景創設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情景圖,讓他們自己說說,在此情景中該說些什么?
情景一:清晨,兩個小朋友在校門口相遇,猜猜看,他們說了些什么?
情景二:上課了,老師帶一名新同學進教室。新生Lily該怎樣做自我介紹?
情景三:下課了,有好幾名同學與Lily結識,他們是怎樣說的呢?
情景四:放學了,同學們相互道別,他們彼此都說了些什么?
(二)利用教學資源,提高效率
教學情景的設計,需要講究真實性與互動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實際生活中的真實物件,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與網絡技術,還原真實場景,促進學生與教學情境的互動與融合,同時,積極發揮教師的引導,帶動學生的情緒,給予學生鼓勵。從而實現教學生態的和諧統一,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Unit 1 Hello! 第四課時,進行Lets play中的游戲環節時,可請幾個學生站在門外做迎賓先生或小姐,再請幾個同學做嘉賓。每位迎賓者用Hello!Whats your name?進行發問后,嘉賓須用My names...答出自己的名字,方可入內。教室里的其他同學鼓掌并用Welcome!向他(她)表示歡迎。教師注意提示學生區分發音的正、誤,培養學生練習聽力的能力,養成會聽的習慣。在糾正發音時要適度,切不可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三)組織小組合作,凸顯主體
情境教學法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情境認知學習理論,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分組,承擔不同的學習任務,培養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一方面,置身于小組中,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另一方面,團結合作的氛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與交際能力。教師需要把握分組的時機,做好協調,盡量保障全員參與,并進行及時的引導,掌控課堂主線的方向與進程。
例如,Unit 1 Hello! 第二課時的練習環節,可以組織小組競賽。第一個游戲,將學生分為兩大組,每組每次選一名選手上講臺前,一個學生先看一下某張卡片,記住上面畫的是什么。將卡片畫面扣在桌子上,讓另一名學生猜卡片畫的是什么?!癆n eraser?” “A ruler?” “A pencil?” “A crayon?”如果猜對了,第一位學生答“Yes”,如果沒有猜對,第一位學生答“No”。第二個游戲,小組猜詞競賽,將crayon,pencil,等文具放在一個大盒子里,請一名學生選一種文具,攥在手中放于背后,讓其他學生猜是什么,猜對者為小組贏得一分。
(四)多元教學評價,積極引導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更注重基于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因此,教師需要注重評價目的的多元化,在兼顧到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的同時,把重點放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上。首先,保障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注重學生互評。其次,保障評價形式的多元化,豐富多變的鼓勵性口頭表揚,配合略帶夸張的肢體語言,讓學生能直觀地享受成就感。
三、結語
小學英語情景教學法,以情境認知理論、建構主義理論、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為依據,讓學生在與教師、與情境的互動之中完成學習任務、提升英語能力。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組織小組合作、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與英語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高盛莉.基于課標的小學英語情境教學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
[2]趙曉倩.小學英語課教學中學習情景的創設[A].2017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1.
[3]惲慧.小學英語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4]趙麗敏.小學英語課創設“情景”教學的探索[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下卷)[C],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