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來,大多數高校都已經意識到學習外語不僅是學習語言本身,更重要的是學習其中的文化。通過文化,可以學習語言本身的知識、拓寬視野,從而豐富社會閱歷,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此外,將“立德樹人”融入到高校英語教學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任務。大學期間,學生除了要學習語言和文學等課本上的知識外,還要重視思想文化的學習和道德觀念的培養。大學階段的英語教材大部分都具有思想性,對學生的德育有著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如果我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有益的材料,就會給學生帶來正確的引導,教會他們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高校英語課本對于文章的選材,絕大多數都是積極向上的優秀作品,可它們畢竟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不能全部符合我們的教學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文化多樣性,提煉其中的精華,發揮教師獨特的教書育人的作用。
第一,不少高校的青年英語教師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相關知識經驗還不夠,不能很好地注意到教書育人的辯證關系,不愿把時間花在育人的工作上面。某些教師甚至還很偏激,把育人看成是說教、走形式,認為育人會耽誤自己的授課時間。根源在于,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并不高,沒有意識到自己一些不合適的言行會對學生造成的消極影響。第二,學校不夠重視,忽視了對教師樹人的要求。作為學校教育教學任務的具體承擔者,大學英語教師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學習能力至關重要,忽視道德教育將會導致許多極端事件。比如:馬加爵事件、復旦大學投毒案、還有最近的田佳良等等。這些案例都是在反映學校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第三,教師學術道德的失范。近年來,由于學術不端和師生關系混亂的惡劣氣氛,教師自身的道德建設也遇到了新的挑戰。為了提高學術地位和某些待遇,某些教師采取一些有失道德的行為:學術不端、收受賄賂等,導致教師的學術道德的失守,敗壞了教師行業的風氣。
在“立德樹人”方面,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德行高尚。讓學生立德的一個前提是,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道德觀,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德水平和職業道德。心正,方能身正。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僅要成為知識的傳授者,還要成為學生們的榜樣,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2)重視教材。教科書作為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是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而在英語教材中,同樣也包含很多德育的成分,它是道德教育的載體,更是一種無形的資源。
(3)明確職責。教師傳統的職責是傳授知識,但在當今社會,教師的職責不只是教書,育人也是必不可少一部分。教師應該時刻關心他們的生活與學習,無論是他們的課內學習還是課外生活,都要加以關注,用真實情感去關愛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