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部辦公廳于2007年12月28日下發《關于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教高廳[2007]7號),對課程性質與目標、教學主要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評估和教學管理與條件支持等方面提出了詳細的規范提出五點要求:一是切實加強領導;二是明確列入教學計劃;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四是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五是落實經費保障。
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為高職院校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就業就是其中備受關注的一項。當前,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早已不是停留在畢業前的就業講座,而是以學生剛步入大學開始就進行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起點,對學生進行全程化立體式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而這項全程化的指導和教學工作必須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專業化教師隊伍,才能更好的促進當前高職院校的職業發展教學和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開展,才能真正實現高職畢業生順利就業、提升就業質量的目標。
許多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都是由畢業生的輔導員(班導師)、二級學院的就業工作人員、學校就業部門的行政管理人員等兼職教師構成。通常表現出師資力量不足、專業能力薄弱,以及教師隊伍缺乏穩定性等問題。另外,由于兼職教師日常事務性工作較多的情況,教師通常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教學工作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深入的研究,這些都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工作淺層和表面化,直接影響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在教師隊伍的管理和保障機制等方面,許多高職院校也沒有設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研室,而是將教研室或課程教學放在學校的就業部門、思政部、基礎部等機構進行管理,存在對教師隊伍建設重視程度不夠、激勵和保障機制不健全、教師培訓和提升途徑缺乏等管理問題。
遼寧省教育廳辦公室于2010年6月10日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通知》(遼教辦發[2010]78號),要求全省高校進一步做好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相關工作,并提出三點具體要求,其中就包括,“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重點加強職業發展教育專業教師的培訓和培養,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要積極組織開展職業發展教育相關科研工作,提升教學質量。省教育廳將適時組織開展教學工作的督導檢查和評比。”
所以,高職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首先要提升領導的重視程度,這是保障隊伍建設的前提條件。其次,教師要提升對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目標的認識,明確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對于學院就業工作和學生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性。牢固樹立為學生職業發展服務的工作理念,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強烈的服務意識,積極主動的轉變工作理念、加強專業學習、提高教學工作水平。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仍以兼職為主,穩定性較差,教師數量也略有不足。要提升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首先要建立健全選拔機制,明確教師選拔條件。同時,根據學校的專業情況,整合校內教師資源,建立專兼結合的專業化教師隊伍。推薦對職業發展規劃熟悉,具備心理學、社會學、人力資源學等相關專業知識,熟悉學生專業特點和就業發展情況的優秀教師進行授課。與此同時,積極面向社會進行招聘,邀請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就業管理機構等對職業發展和就業政策熟悉的人群參與到教學工作當中去。
另外,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的知識、素質、能力水平,促進教師個體的專業發展,加快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高職院校應完善培訓制度,加大教師培訓范圍和力度。針對職業生涯的基礎理論、教學工具、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提升培訓,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適應社會發展趨勢。同時,鼓勵教師在職進修和報考國家職業指導師等資格考試。也應該在校內定期組織學習交流活動,提供相互學習的平臺,進行經驗分享,充分調動教師隊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效果,促進教師隊伍職業素質的提升。
為了更好的調動和發揮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高職院校應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以物質激勵作為基礎,以榜樣激勵作為核心、以政策激勵作為保障。在評優評先、職稱評定以及職業發展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激發教師隊伍的工作熱情,增強教師隊伍的歸屬感和成就感,從而提升教師隊伍的數量和穩定性。
當然,除了激勵和保障,還應對教師隊伍進行規范化管理,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建立和完善的工作考核評價體系,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職業素養、工作實效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進行客觀而全面的考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