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細枝
摘 要:由于家庭背景以及生活環境的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也比較大,所以學生之間的想法和能力也有所不同,這就造成了學困生的出現,所以教師要積極面對這一現象,尊重和關注他們,促進他們的成長,讓他們學有所得,真正踐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學困生;數學;轉化
一、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認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源泉,很多農村學生都覺得數學學習枯燥乏味,沒有意思,再加上初中數學相較于小學數學,它更加的抽象和復雜,所以學生在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就覺得越學越沒有意思,進而逐漸成為學困生。所以教師要利用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夠使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他們對于數學的認識,從而讓他們加大對于學習數學的力度。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正數和負數”的時候,我先為大家舉了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小悅家里有五口人,每個月爸爸賺2000元。媽媽賺1500元,小悅的奶奶和爺爺看病一共需要3000元,而小悅上學每個月需要1000元,那么如果小悅在三年后考上大學需要6000元的學費,那么爸爸每個月需要多賺多少錢才可以讓小悅順利上大學?同學們聽到這樣貼近生活的題目,興趣很快被調動起來,不一會就開始演算起來……這樣的引導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習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對于數學的認識,讓他們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了生活里,解決了實際的問題。
二、尊重學生的差異,進行積極鼓勵
要想解決學困生的問題,教師首先就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因為只有教師將自己的心態放穩了,才能正視學困生的差異,進而主動去關心和引導他們。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多多關注這些學生的表現,適時對他們進行疏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從根本上認識到他們身上存在的問題,進而約束他們的行為,讓他們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和毛病,切實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教師要懂得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建立一個獨有的學習檔案,在檔案中明確他們的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優點以及缺點、性格愛好以及學習習慣等等,進行綜合分析,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弄明白他們“困”的原因,對癥下藥,切實解決他們在數學學習中的問題。
三、提倡賞識教育,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與優等生相比,學困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懷和尊重,所以教師要學會主動關注他們,要多激勵、多關懷和多表揚,決不能用一些不當的詞語去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徹底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很多學困生由于成績比較差,在小伙伴中得不到認可,也得不到教師的關注和表揚,所以他們往往會自暴自棄,加重和其他學生的對立情緒,進而徹底放棄學習。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對他們進行加倍的關愛,對他們的家庭、生活以及興趣愛好等進行肯定和贊揚,從多個角度進行積極的評價,打開他們封閉的心靈,提高他們在同伴中的形象,用滿腔的愛心喚起他們心靈深處的渴望和求知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到來自教師和同伴的信任和認可,以及對他們的期望,從而重建學習的信心,切實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
四、分層指導和分層評價,激發他們的上進心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對于各類學生進行分層指導和教育,用分層的手段促進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課堂上的分層分為兩種,一種是對于作業的分層,一種是教學上的分層。對于學困生來說,他們基本上每天只能完成最基本的作業,所以教師在對待作業上也要進行區別管理,比如在剛學習一些基礎知識和概念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根據他們的能力進行布置,不應該出現那種做到凌晨還沒有做完的情況,而當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有一定的把握和基礎的時候,教師就要適當加大他們的作業量,盡快提高他們的成績。并且對于這些學生作業的批改,教師也力求做到優先批改和當面批改,力求當面發現問題,當面解決問題。而對于課堂上的分層對待,則是指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顧及學困生的感受,不在課堂講述一些超綱的題目和解題方法,多將目光放在一些基礎的知識上面,對于學困生的問題進行積極解答,明確他們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加大對于他們疑問的講解。
另外,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讓每個學生都感到成功,增強他們的成就感。所有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被別人認可,學困生會更加的渴望,所以教師一定要把握住每一次機會,對學困生哪怕一丁點的進步都要進行表揚,以此來激發他的學習信心,讓他們樹立“我能行”“我也可以”的強烈信念。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數學的學困生,教師不僅要多關注、多關心,利用各種辦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利用他們對于成功的渴望促使他們奮發圖強,還要對他們進行積極的表揚,培養他們的成就感,最終為切實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林洲.農村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與轉化[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5(9).
[2]尚淑蘭.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轉化學困生[J].學周刊,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