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平
【摘要】本文將主要圍繞臨床醫學教學改革中存在的教學資源匱乏、教學方式單調、理論和實踐脫離、審核機制不合理等問題展開分析,并探究信息新技術在臨床醫學教學改革中的運用。
【關鍵詞】信息新技術 臨床醫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015-02
所謂信息新技術,具體是指處置與管理信息時所利用到的不同技術總稱,是運用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來策劃、研發、裝置與運作信息系統和有關軟件。其中3D打印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能不斷優化、改善以往的教學形式。
一、臨床醫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資源匱乏
傳統醫學教學過于依靠教材,一塊黑板,一個粉筆就是教師的教學用具,而其余教學資源則較為匱乏,而且教材內容的落后性同樣為學生汲取信息帶來不良影響。
(二)教學方式單調
與諸多理論性學科教學方式類似,現階段醫學教學依然脫離不了以往強硬性灌輸的教學形式,過分體現教師主體地位,以教材為核心。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學校中,雖然已經添加了一些多媒體教學用具,然而大部分教師只是把黑板上的內容制作成幻燈片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甚至一些PPT從始至終沒有改變過,無法實現知識的與時俱進,這樣便導致學生不能及時獲得先進的知識。
(三)理論和實踐相脫離
以往教學形式讓教學理論和實踐相脫離,學生臨證辯治水平較低。通過學生對醫學基本課程的學習,即使具備了醫學基本知識,但在真正的臨床實習中依然不知從何下手[1]。
(四)審核機制不合理
現階段,醫學教學中用來檢測學生學習水平的形式一般是考試,利用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臨床應用水平。但因為考試內容學生能通過臨陣磨槍的死記硬背來應對,常常導致最終成績不能有效反饋出學生的真實能力。
二、信息技術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加強教學效果
以往臨床醫學教學十分依賴課堂與教材,不能充分展現教學效果,但應用信息新技術,卻能強化實踐型的醫學教育。第一,此技術的應用代表著大量信息數據的生成,可以為學生供應各種各樣的學習平臺與資源。第二,教師可把抽象的知識利用視頻、多媒體等形式展現出來,讓其變得更生動形象,方便學生掌握和記憶。
(二)加強學生臨床思維
運用信息新技術,能讓學生充分結合已掌握的知識以及病人臨床資料,提供出準確的、合理的臨床診斷,這樣便能提高學生臨床思維。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常常無法將實踐和理論知識聯系起來,這便束縛了其邏輯思維能力。但信息技術中的三維可視化觸屏技術卻能把靜態的畫面變成立體效果,以此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三、臨床醫學教學變革中信息新技術的運用
在臨床醫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新技術,能充分展現其自身優勢。把信息技術的特征和醫學特征有效結合在一起,恰好符合現代學生的實際要求。相關高校和教師可從以下幾點促進臨床醫學教學變革,進而確保醫學教學和社會發展相匹配。
(一)臨床醫學教學形式的改善
在醫學教學中,翻轉課堂是最具代表性的新興教學形式,鑒于信息技術的運用于實踐,其能有效彌補以往教學形式的不足和漏洞。這一教學形式代表著在信息化氛圍中師生聯系、教學形式的全新動態,知識講解不再受課堂時間所影響,學生要在正式上課前與預習有關視頻等不同學習資源,課堂中教師的主要職責在于解答學生在預習中遇見的問題且和其展開有效溝通和互動,一起研究新知識,下課后學生積極展開實踐,進而深刻理解所學知識,提高實踐水平[2]。
(二)臨床醫學教學觀念的轉變
為推動臨床醫學教學實現智能化、信息化、現代化發展,相關院校和廣大教師一定要讓自己位于醫學發展前列,緊隨時代發展腳步,研究出更加適合學生提升的教學內容與手段。尤其是在高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傳統教學倡導的教學目標和宗旨早已無法滿足新時期的發展要求。因此,教師必須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提高本身教育水平,創造出更加合理的教學新形式。
(三)醫學再教育的強化
伴隨信息技術的創新和優化,其不但為學生創造了大量有效的學習資源,并且還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和挑戰。知識改變速度越來越快,大量治療病痛的新理念、新辦法紛紛涌現。身為臨床診治的實踐人員,學生在此環境下必須要加快步伐,然而院校專業課與基礎課知識內容的講解早已不能符合臨床實踐要求,再教育、終生學習變得非常關鍵和急迫。
(四)臨床醫學教學軟硬件設備的搭配
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從諸多方面促進著社會發展與教育變革。將來醫學高校的發展必然要依靠新興的互聯網體系,這便需要相關學校要積極創建健全的互聯網醫學教學體系,同時為學生供應不同樣式的學習軟件,學生能根據本身具體狀況有針對性的挑選學習時間和內容。
綜上所述,我國臨床醫學在信息新技術的沖擊下必須要展開一場教學改革,這不但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與實踐水平的高效渠道,并且還是適應時代發展的一種體現。
參考文獻:
[1]李濱,汪麗燕,顧世民.信息化環境下臨床醫學理論與實踐自主學習模式與集成合作教學模式的綜合應用[J].華夏醫學,2018(01):144-146.
[2]劉巖,楊雙琪,李金陽.臨床醫學教學改革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24):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