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銳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因時而進,獨特而富有內涵政治思想教育的創新是一所高校思想教育體系中的有效手段,在堅定政治信念、塑造學科人才、傳遞社會思想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本文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創新的重要性及常見問題進行研究,就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涵進行系統的論述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應對策略,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內涵 教育對策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首要引擎。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大學生,是新時代的要求,更是高校在社會主義征程中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擔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因時而進,不可忽視的是,伴隨著社會外部環境的變化、各種社會思潮的侵襲、學生價值觀的多元化,致使高校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問題與挑戰。如何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績和實效,以創新驅動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開展,開拓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新格局,成為高校應對上述問題的重要策略。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作的報告專門就青年一代承擔使命、接力奮斗作了強調,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高校是黨的思想建設與組織建設的重要陣地,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未來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大學生在校的綜合性的學科成就和人格成就的高低。
2.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內涵
2.1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發展的理念創新。
以創新驅動新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社會主要精神文明構建中的重要構成模塊,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新趨勢新標志。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內部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始向人本化、精細化、專業化推進。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者應以謀求學生未來的發展為起點,創新管理理念以有效疏導和解決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政治思想層面的問題。
2.2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發展的制度創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是一個發展的、動態的思想交互和浸潤的過程,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標準和工作機制的創新應以突破、創新的姿態完善體制構建,以為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發展的彈性需求提供剛性的保障。通過對大學生政治思想工作在領導體制、保障機制、評價制度、協調機制方面的有效創新,進而在實踐中全面地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同時,對現有的單一對象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有效的創新,實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育人模式的遷移。
2.3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發展的模式創新。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應以有效的模式創新為側重點,使模式創新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新動力。伴隨著高校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深入,推動大學生政治思想工作發展的模式創新將成為其發展中的必然。有效實現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由單一粗放型向全面精細型、由體制封閉型向思想開放型的有效轉變。在這一模式的創新過程中,需要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者審視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模式、改進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方法、把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規律,把創新貫徹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發展的各個方面。
3.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中面臨的問題
3.1對工作創新性認知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構建是一個龐大、動態、多點建設過程,其創新建設成果將成為維護高校正常教學秩序、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保障。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化認識較為單一、管理模式創新整體不足,造成其在日常政治思想工作中過于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約束下的行為效果,忽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實質和內涵。
3.2定位不精準,且方式單一。
以往粗放式、經驗式、面壁式的思想教育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部分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團隊,由于缺乏對思想教育工作內涵與關系的準確定位,導致部分高校在工作層面上出現理論不足、功能弱化、管理權威削弱等問題。定位不精準和方式單一,已成為現階段工作創新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3.3對大學生個人需求忽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中忽略“以生為本”的理念,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評價方面重形式統一而輕學生個性,以大格式、大統一的教育格局,完成對大學生的在校評價和鑒定、獎學金發放、就業推薦等工作,導致評價上的偏差,出現諸如分數高與能力強等同,成就優異與道德良好等同。這種忽略學生個體過程性發展的思想道德堅定和評價模式,不利于學生政治思想主體的結構性發展,束縛大學生能動地謀求個人政治思想進步。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中的創新性解決策略
4.1黨建引領,促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創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黨建教育要貫穿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全過程,要堅持思想教育與制度管理相結合,形成黨建引領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機制。探索和創新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大學生政治思想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升為目標,通過大學生黨員先鋒崗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能量的匯聚和凝練,有效開辟大學生黨員的文化傳播陣地。
4.2媒體建設,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創新。
信息大數據已經成為新時代發展的代名詞,而網絡上的海量信息對大學生而言,機遇要大于挑戰、知識要多于糟粕,各高校可以利用大數據的信息支持,創新高校內新媒體工作的實踐方式,以新媒體平臺建設為支點,通過校園政治思想宣傳訂閱號、高校門戶網站建設、手機APP智能應用開發等形式,有效解決不良網絡信息充斥于高校環境的問題,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層面的提升。
4.3人才儲備,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續發展。
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儲備模式,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流程和職能性滲透可以建立在大學生日常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活動的參與和志愿服務中,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儲備的層面而言,要面向學院中具有開創性和歷史擔當的新時期的優秀大學生,在獲得編制和院方認可的前提下留校工作,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和管理的持續性無縫對接,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與發展的統一。
4.4嚴格自律,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革命屬性。
作為高校大學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擔當者和引領者,高校黨員教師的隊伍建設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發展進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十九大向高校黨員教師提出了具體的革命要求,要求高校黨員教師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懷著對這份革命的感恩,實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高校黨員教師需通過高層次和系統的紀律建設,管住自身紀律、看住自身權力、匡正高校學術風氣,使拒腐防變警鐘長鳴。
綜上所述,就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成果而言,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須著眼于其面向社會的終生能力獲得和政治思想再造。新時期的大學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風尚、新能量的實現,將對大學生學業成長和人格培養具有深遠的影響。各高校可在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驅動下的制度建設和人文關懷的前提下,從黨建帶頭,媒體建設、人才儲備、團隊自律等多重層面有效輔助,有力地促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建設雙重目標的實現,培養和儲備社會主義新時期的發展建設者和生力軍。
參考文獻:
[1]司文琦.大學生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契合研究[J].文存閱刊,2017(19):173.
[2]史俊冰.以指導學生為中心的創新和創業教育[J].科教導刊,2018(8):159-160.
[3]胡彩業,賀全林.當代大學生認知特點與思政教育創新研究[J].知音勵志,2016(12):42.
[4]張媛媛.當代大學生認知特點與思政教育創新[J].才智,2014(34):69.
[5]王璐,李揚,宋元林.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及其運用[J].前沿,2013(1):31-33.
[6]姚建輝,王亞煒.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創新性初探[J].科技信息,2011(20):185.
[7]彭川.試論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2016(5):70.
[8]梁旭.基于網絡環境的高校思政教育創新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1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