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成
摘 要: 大學英語教學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重心,基于云技術而構建的語言實驗室為這一要求的落實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云網絡語言實驗室解決了傳統計算機語音室的弊端,為學生自學提供了更為便捷、舒適的自主學習新環境,有利于提高學生有效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自主學習方式的推廣,為民族高校外語教學質量提高提供保障。
關鍵詞〕 云網絡語言實驗室 大學外語 自主學習
教育部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質。”[1]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英語云網絡語言實驗室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計算機的聽說訓練技能優勢,強調個性化教學與自主學習,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自主選擇適合自己實際水平的學習內容,通過計算機學習的補充,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綜合水平,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本文針對云網絡語言實驗室在民族高校的應用進行探討,分析教育信息化建設要求、傳統網絡教學環境構建弊端、云網絡語言實驗室可以實現的功能等方面,論證云網絡語言實驗室在解決傳統計算機語音室方面的弊端,為學生自學提供更為便捷、舒適的自主學習新環境、提高學生有效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自主學習方式,為民族高校外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要求
2012年,在全國第一次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教育部明確提出了全面落實“三通兩平臺”的教育信息化核心任務[2]。近年來信息化建設規模龐大、發展迅速,為順應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要求和規劃,在學校信息網絡不斷完善的時機下,作為高科技教學手段之一的電腦網絡教室自然是信息化建設的必然選擇。云網絡語言實驗室是以計算機網絡教學為基礎建立的一種新型輔助教學系統。教師以廣播方式教學,同時借助遙控和監視等方式進行指導、互動溝通的有效教學的現代化英語教學手段。電腦網絡教室的應用一方面極大地豐富了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手段,打破了原有課堂以教師講授書本內容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輔的上課模式,使師生采用一對一指導型教學和非同步教學等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一方面想要擁有實用的教學功能的設備,另一方面力求實現自身信息安全、簡便易用、管理便捷和總體成本降低的目標。然而,現階段一些電腦網絡教室只采用教師和學生單獨享用各自PC機的模式,而PC機模式具有采購部署成本高、大量PC機資源閑置浪費、后期管理維護困難、安全性差等問題。因此,為解決以上問題,構建一個低成本、易管理、高安全的電腦網絡教學環境,成為民族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二、傳統網絡教學環境構建弊端
傳統的網絡教學環境,由于采用教師和學生單獨享用各自PC機的模式,導致這種教室造價高昂、維護困難、管理繁雜的問題不斷涌現,這樣的教學環境不但已是多年以前的構建方案,技術落后,而且這種方案存在一些弊端:
1.造價高昂:傳統的電腦室一個座位一臺計算機,學生用機數量較大。按此推算,如果每個學校構建四間電腦室,每間電腦室50臺計算機,采購眾多計算機數量大并且成本高昂。如使用一些正版軟件,每臺計算機又需要單獨的許可證,成本有所增加。若再進行升級換代和維護,需要投進更多的資金,成本造價實屬高昂。
2.維護困難:電腦室的主要使用對象為學生,其計算機技術水平差異較大,經常出現針對系統的破壞性行為。在上機過程中,一些學生隨意更改計算機的配置,誤刪系統文件,或者瀏覽惡意網站而感染病毒等,這都增加了管理人員工作的復雜度;另外,隨著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深入,計算機需配合學校的應用系統建設,系統的升級和更新都需要大量處理工作,無疑增加了維護的工作量。
3.安全性差:每臺計算機都能獨立被使用,學生在操作計算機過程中若在本機上安裝各類軟件或者從網絡上下載、存儲文件等很容易受到網絡病毒的攻擊,這就增加了系統感染病毒的風險,使整個系統處于危險之中。
4.功耗噪音大:每臺計算機功耗在200W左右,整間教室一天使用下來,耗電量大;散熱巨大又需要耗費其他機器功耗以調節室內溫度。另外,機箱風扇運行噪音干擾嚴重,久而久之,影響課堂效果和秩序。
三、云網絡語言實驗室實現的功能
民族院校網絡環境下培養民族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信息技術所特有的人機交互、網絡交互、資源共享等手段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滿足新時代新時期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Holec于1981年把教育領域的“自主學習”引入語言教學上,即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具有負責任的控制能力。學習者首先確定英語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進度,自己選擇相應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此外,由網絡學習平臺監控學習過程并評估學習效果[4]。Dickson(1987)提出學習者應該具有自主選擇及自我表現監控和自我表現測試的能力[4]。Kenny(1993)則認為自主學習是完善成人過程的優良時機[5]。Benson(2001)把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政治概念來描述,提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對自我學習的能力控制[6]。Oxford(2003)綜合了前人的研究,把自主學習看作一個多元的系統,包含社會文化、技術、心理、和辯證批判四個層面[7]。因此,在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使用網絡教學平臺既發展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增強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網絡為學習者提供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使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具有更大的實效性,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更能體現學習者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學習樂趣。網絡的影響已經滲透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網絡平臺把大學英語教學與當代信息技術相融合,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隨著云計算和虛擬化技術的快速更新,科學地運用一套云網絡語言實驗室,構建更適合民族學校一套安全的、綠色的云端教學環境,可以解決以上提到的各種問題。云網絡語言實驗室不但可以更好地利用資源,降低能耗,還可以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真正實現新時期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偉大目標。云網絡語言實驗室可以使每個用戶都獲得獨立的WINDOWS桌面體驗,完全可以作為普通電腦教室使用。用戶可根據需求,安裝各式需要的專業化應用軟件,進行產品的訓練使用。云桌面教室依托云桌面管理平臺實現對終端環境整體推送,輕松將整間教室部署成專業的應用環境。
針對日常的教學應用和網絡教室應具備的基本功能,對各功能進行整合優化,借助產品配套的云桌面管理平臺,輕松將環境部署為不同的教學場景,實現快速環境部署。為了順應教育部有關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新要求,進一步推進我區民族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建立VDI云網絡語言實驗室,為學生提供立體化的英語教學網絡平臺,是英語日常課堂教學的補充,也是進一步促進民族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發展的必備硬件條件之一。
云網絡語言實驗室能夠切實滿足教育信息化建設要求。既能使信息技術應用在實際教學中,又能極大促進應用普及,保證應用效果最佳。云網絡語言實驗室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的推廣。民族院校的英語教學應該盡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傳統課堂教學這一語言學習模式是遠遠不夠的。民族高校云網絡語言實驗室集個性化和合作式學習功能為一體,是滿足現代教學和民族學生學習個性需求的科學模式,是高校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經之路。它不但有諸多優點,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還可以極大地調動民族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解決英語學習者英語學習瓶頸問題。學習者不再受傳統學習方式的約束,自己制訂學習計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動機或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因此,民族高校云網絡語言實驗室能有效整合現有資源,實現教師角色的轉換,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在課型改革上,廣大教師能更好地進行科研和教學改革。
云網絡教室具備軟件和系統的領先性。在網絡平臺建設中,預期采用藍鴿專業VDI云網絡語言實驗室設備。該“云網絡教室”除具有一般語言實驗室的基本功能外,還具有網絡教學的領先功能,它突破了一般語言實驗室的局限,突破了時間及空間的限制,使整個校園網都成為語言學習的一個大課堂環境。
1.維護方便易管理。此外8個云終端只需1臺工作站的模式,在成本上比以前的設備價格具有明顯優勢。據研究云終端是迄今為止最為經濟實用和有效的計算機網絡解決方案,與傳統電腦系統相比:在采購上可以省下多于50%的投入;系統上將減輕90%以上的成本負擔;在使用上50臺云終端才相當于一臺普通電腦的耗能,這樣在電費上的節省也非常可觀。整個系統實現服務器單點管理,終端無須定期升級,基本上屬于零維護,只需對服務器進行升級即可提升系統的性能,維護和管理工作都變得簡單便捷。
2.一室多用,快捷切換。VDI云網絡教室,與云桌面管理平臺和多媒體教學平臺相配套,通過常用的多媒體教學工具,可輕松實現不同課程的多媒體教學使用。另外,配套的藍鴿的智能化外語教學軟件通過將教室構建成先進的云網絡語言實驗室,對不同使用環境進行預先設置,在學習者需要使用時切換各種不同的教學場景,實現一室多用的目標,其運行具備以下優勢:
第一,提高民族高校學生英語基本技能(如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和英語綜合競爭力。
第二,將使教師團隊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不斷提高。通過云網絡實驗室建設,實現以“網絡教學平臺為輔助、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教師課堂授課與學生課外自主學習有機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模式,這有助于實現教師角色轉換,進行課型改革,提高教學效率,減輕教師工作量,使廣大教師更好地進行科研和教學改革。
四、結語
云網絡語言實驗室是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新的嘗試,是新時期下信息技術新型的應用模式。開展基于網絡的英語教學可以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發展的有效嘗試手段。云網絡語音室功能強大、管理方便、易于維護、節省資源等特點使其以教學上的強大優勢為民族高校學生提供開放式的學習環境,為新時代的社會發展培養具有高水平英語綜合能力的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彥秋.基于云網絡的語言實驗室信息化建設與管理[J].信息技術教學與研究,2017(39):143.
[3]Holec,H..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on, 1981.
[4]Dickinson L. Miller. Establishing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5]Kenny, B.. For more autonomy[J]. System,1993,21(4).
[6]Benson P..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7]Oxford. R. L .. Towards a more systematic model of a L2 learner Autonomy. In David Palfreyman & Richcard. C. Smith. (Eds.), Learning Autonomy across Cultures[M].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