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摘 要: 網絡技術發(fā)展為現(xiàn)代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發(fā)展機遇,通過網絡多媒體平臺,高職英語閱讀教學憑借豐富的閱讀資源,支持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便于各環(huán)節(jié)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本文以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為例,從教學目標設置、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組織引導、教學成績全面評估層面實施英語個性化閱讀教學實踐模式的研究,旨在憑借網絡教育環(huán)境,著力構建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路徑,從學生本體需求著手,不斷豐富課堂內容形式,切實保障教學效果的增強。
關鍵詞: 網絡環(huán)境 英語閱讀 個性化教學
一、網絡環(huán)境下英語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概念剖析
教育部《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表示:“當前英語教學應積極引進和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構建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新的教學模式。”此要求明確揭示了網絡多媒體環(huán)境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必要性,教師須從海量的網絡資源中獲取適于學生閱讀接受的材料,并借助現(xiàn)代網絡媒介形式,在教學工作中應用,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逐步提升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
從現(xiàn)代網絡環(huán)境下的英語個性化閱讀教學概念來講:其強調以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主體興趣需求作為課堂教學核心,以學生個性培養(yǎng)作為教學工作延伸。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差異,以因材施教理念倡導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及需求,實施學習方式內容的選擇。而英語閱讀個性化教學模式則是將新型信息資源同傳統(tǒng)知識體系予以關聯(lián),實施的教學情境設計,通過將網絡媒介作為現(xiàn)實教學支撐,不單純將網絡技術運用作為主要教學依據,同時還涉及多元網絡資源的整合運用。比如現(xiàn)實中可充分憑借白板教學、互聯(lián)網實時評價技術、網絡課程資源、電子課件等網絡技術工具,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模式同英語閱讀的緊密銜接,強調學生主體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及教學效果的增強。
二、網絡環(huán)境下英語個性化閱讀教學實踐
網絡環(huán)境下的英語個性化閱讀教學實施,要依據現(xiàn)有網絡技術平臺,遵循學生主體需求的教育原則,結合閱讀教學特征綜合設計。從個性化教學實施的路徑環(huán)節(jié)講,涵括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授課及個體閱讀強化三個部分,具體表述如下。
1.踐行學生自主學習模式
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及語言應用技能,符合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目標。在網絡環(huán)境支持下,“教”、“學”均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學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學習模式實現(xiàn)學習目標,依據需求自主設定學習步驟,樹立體系化的學習方向。當然在提倡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教師需要充分規(guī)范學生行為,以保證其切實依據自身既定目標實施學習,不斷強化學習自覺性,保證個性化教學的持續(xù)深入。
如《公共英語》綜合教程中均配置了相應的學習光盤,在確定學習目標后教師根據學生學習層次,布置不同詞匯學習任務及閱讀預習任務,使學生自主完成學習目標。同時教師依托網絡功能,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并通過班級QQ群、微信、群郵件等媒介形式,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疑點問題,及時解答或整理后于課堂之上集中解決,促使更多同學熟悉解決同類型問題,強化教學效果。
2.實施個性化授課
在個性化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講臺之上夸夸而談的主導身份,而是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及高質量知識要點的提供者,輔助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在個性化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已于課前熟悉課程知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以閱讀技巧傳授、文本深層含義挖掘、寫作技巧分析為主。同時注重個性化教學方式的選取,采取分層教學、小組合作等新型教學方式,保證所有學生均能夠在互動過程中實現(xiàn)學習目標,并在良好的交流氛圍中賦予學生個性展示的機會。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教學,在課堂之初需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單元詞匯掌握情況進行檢查和了解。A層次學生充分依托網絡學習工具對詞匯用法及意義做出掌握,而C層次學生對于重點閱讀詞匯用法存在相應的疑惑,所以可組織A層次學生于課堂之上率先表達自身的預習心得,進而由教師補充,如此A層次學生通過激勵,更深層次地投入課前網絡預習中,同時促使低層次學生在A層次學生的講解過程中吸取預習經驗。
其次,為了切實保證各層次學生的學習均衡性,避免水平始終處于同層次間徘徊。在教學中,借鑒了異質合作小組學習模式,實施了互助學習方式,異質小組是在一段時間分層教學之后,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A、B、C三層次學生,以適當比例劃分為合作小組,達到各學習層次學生同一小組相處的目的,益于學生間取長補短,合作學習氛圍形成,既不會造成C層次學生的挫敗感,又能激發(fā)B層次學生樹立趕超A層次學生的意識,確保學習小組內形成良好的幫、學、帶、教機制。
3.實施個性化的閱讀訓練
閱讀教學中選擇具有學習促進性的閱讀材料及閱讀訓練形式,是英語個性化閱讀教學工作開展的基礎。現(xiàn)代網絡環(huán)境的發(fā)展為教師提供廣袤的閱讀素材資源,但進行材料選取時,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及興趣需求,選擇題材多元、輻射領域較廣的內容,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及文體特征掌握,了解更多專業(yè)的閱讀背景知識。在閱讀材料選取后,教師要依據材料的難易程度分級,使不同層次學生均可從閱讀中獲得成長機會,注重閱讀氛圍的營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要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注重閱讀教學策略的靈活多樣化,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輔助學生更好地制訂學習計劃,降低學習的盲目性。
針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訓練,可率先采取學生略讀技巧訓練,確保學生迅速獲取文章的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教材中的每一篇閱讀材料,均收集整合同其主題近似的幾篇文章,令學生自主選擇一篇進行內容對比,通過注重文章轉折詞和序列詞等因素,發(fā)掘主題類似文章在表達方式上的差異,使學生系統(tǒng)感知到閱讀過程中應注重分析的關鍵要點。為強化學生的閱讀敏感性,在教學中可借助網絡多媒體技術,設計多類閱讀練習方式,刺激學生對所學閱讀技巧的實踐應用。同時在課后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注重收集整合優(yōu)秀的外文閱讀網站推薦給學生,如CHINA DAILY,滬江英語等,便于學生時政熱點信息的閱讀,實現(xiàn)固化教材內容學習向社會實踐內容的延伸,同時部分外文網站具有的中英文切換功能,可為學生提供閱讀對照訓練輔助。教師可布置學生書寫讀后感,強化閱讀與語言寫作能力的綜合提升。
4.個性化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效果的根本依據,有助于教學策略方法的改善。在個性化閱讀教學實施評價的過程中,需要依據學生主體需要及課程特性標準做出綜合考量。傳統(tǒng)教學評價多注重結果性評價,使得評價診斷反饋機制功能大幅度削弱,忽視學生實際能力同教學目標間的差距。為了確保評價的科學性,促使教學評價切實成為促進學生閱讀學習的手段工具,在實際評價工作中要遵循客觀評價原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的評價標準,以達到學生進步程度的科學掌握。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可采用網絡測評方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測評內容,對學生每一課時或每一單元知識的學習情況進行檢驗,達到適時性評價,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同時還可結合學生的自評形式,由學生對自身學習不足之處進行總結,并通過網絡向教師進行反饋提交,經教師綜合分析后做出合理解決,更好地助推英語閱讀個性化教學方式的持續(xù)深入實施。除了每節(jié)課予以評價之外,還需要對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進行評價,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強調差異性評價,對于不同層次目標的學生給予對應評價標準,采取多關懷、少指責、多鼓勵、少強制的原則,以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自主的學習發(fā)展環(huán)境。
總之,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實施需要遵循學生的實際展開,應踐行因材施教的理念,將學生內在學習需求及能力的激發(fā)貫穿教學全程。
參考文獻:
[1]王蘊喆.網絡英語閱讀教學發(fā)展模式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30(2).
[2]李銳.淺談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公共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1(5).
[3]王黎生.語篇理解和記憶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發(fā)[J].理論月刊,2010(9).
[4]鞠輝.后現(xiàn)代主義互文性與大學英語閱讀教學[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2(1).
[5]王京華,馬建桂.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實驗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1(5).
[6]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若干問題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