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王平
摘 要:現階段,經濟發展與能源資源之間的矛盾愈發突出,如何緩解這一情況就成為了世界各國必須去面對的問題。盡管我國的經濟生產總值較高,但從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兩個角度進行分析,我國依然處在國際落后的地位,且無論是對于能源的利用率還是普通資源的利用率均處于一種較低的程度。為了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的宏偉目標,我國對各類企業進行了深入的改革。在對于火力發電廠的改革當中,熱能與動力工程的改進程度最為明顯。本文簡要分析了火電廠熱能與動力工程的應用現狀,并提出了有效的改進措施,希望能為全面推動火電廠改革帶來一定的理論參考價值。
關鍵詞:火力發電廠;熱能與動力工程;現狀;改進對策
引言:
在開展改進工作之前,必須前面了解火力發電廠的工作現狀及運行原理。火力發電廠的主要生產材料為煤炭,通過對煤炭的燃燒、汽輪機及發電機的作用,最終實現電能的生產。在這一生產過程當中,煤炭的利用率無法做到100%,較少部分的熱能會在生產過程中流失。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流失掉的熱能,就成為了火力發電廠提高資源利用率的關鍵突破點。
一、現狀
(一)重熱現象
重熱現象是火電廠中的常見問題之一。重熱現象指的是當不同生產環節的壓力值處于相當的狀態時,兩個環節的焓值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且后一個環節的焓值明顯低于前一個環節的焓值。重熱現象所造成的危害較多,尤其是在影響煤炭資源利用率方面最為顯著。此外,重熱現象還會引發以下三種問題的出現:一是影響電能穩定性。當出現重熱現象的時候,火電廠無法按照既定的生產流程實現對電能的儲存,且會對供電的穩定性造成直接影響,并引發局部或者大規模的斷電情況。二是影響煤炭燃燒的穩定性。在煤炭燃燒情況受到影響的情況下,汽輪機運行所需的蒸汽數量會呈現出較大的變化,并最終對發電效果造成影響。三是影響供電頻率。重熱現象會對發電系統的內部壓力指數造成較大的浮動變化,并影響供電頻率,從而使供電的質量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濕氣損失問題
導致出現濕氣損失問題的原因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濕氣損失是在多重因素出現波動情況下所誘發的,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兩點:一是蒸汽的狀態。當蒸汽存在不穩定的情況時,蒸汽的狀態會呈現較大的變化浮動,常見的蒸汽變化狀態為膨脹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蒸汽系統中會出現數量較多的水滴,從而誘發濕氣損失問題的出現。二是蒸汽的移動速度。當蒸汽移動速度與水滴移動速度之間的協調性在客觀因素影響下被打破時,水滴會對蒸汽的移動情況造成影響。常見的平衡失調情況為蒸汽移動速度高于水滴的移動速度,并最終引發濕氣損失問題。此外,通過人工手段對蒸汽移動速度進行控制的時候,水滴也會對控制效果造成影響。這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更會直接造成蒸汽能的損失情況。
(三)節流調節問題
節流調節對于火力發電廠的正常生產有著較大的影響力。例如:當電力生產的某一環節出現設備故障問題的時候,發電系統的運行會導致能源損耗量持續增加,并最終給火力發電廠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節流調節一般主要在小容量的設備中進行使用,其在控制供電壓力方面有著較為出色的實用價值。從現有的理論體系來看,想要實現對于節流調節的有效控制,就必須使用三級以上的機組,且即便出現個別設備故障的問題時,機組的運行狀態也能較為穩定。若在不存在故障設備的情況下,機組與機組之間的流量值應當處在相同的水準。
二、改進方向初探
無論是火力發電廠還是其他領域的企業,都應當始終將技術創新和理念創新作為發展的基礎,且在創新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科學的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保持一定的競爭能力,才能獲得長遠發展的機會。因此,火力發電廠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將現有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有效結合在一起,從自身的發展現狀出發,對熱能與動力工程進行改進,以達到提高電能生產可靠性的根本目的。鑒于火力發電廠中的熱能與動力工程在時代發展的背景下進行了全面的更新換代,所以傳統的分離式改進措施并不適用于現在的情況。火力發電廠要從管理的角度入手,融入具有現代化和時代化特點的管理思路,強化對于故障問題的預防性措施研究,對生產方式、管理方式以及設備維護方式進行創新。
(一)重熱現象的應用
從火力發電廠熱能與動力工程的運行原理可以得出結論,重熱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上一級生產環節出現的熱能損失,這種熱能損失具有重復使用的特點。盡管重熱現象對于整個生產環節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若能合理使用熱能損失,不僅會降低重熱現象的負面作用,更能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率。為了達到控制重熱現象的目的,火力發電廠應當從電力生產系統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找重熱系統的合理控制范圍。鑒于重熱現象的特點,想要實現全面消除重熱現象的可行性較低。但從降低能源損耗的角度來看,回收由重熱現象引發的部分能源則具有一定的實用性。需要注意的是,火力發電廠要重視對于重熱系統的有效控制,要確保發電系統的負荷承受力不能過高,否則非但無法實現回收熱能的目標,反而會導致更為嚴重的故障問題。
(二)對于濕氣損失的有效控制
濕氣損失是導致能耗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過降低濕氣損失的方式能夠有效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率。一般情況下,常見的控制濕氣損失措施包括以下幾種:一是在發電機組當中添加抗沖蝕材料,提高機組的抗沖蝕能力,降低濕氣損失對機組運行狀態的影響。二是合理使用去濕設備。去濕設備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高性能的去濕設備能夠將濕氣的損失量減少30%至40%左右。三是使用噴灌技術。噴灌技術對降低濕氣數量有著較高的效果,并能保證蒸汽機的正常運轉。四是在生產環節當中添加熱循環系統。熱循環系統的作用在于提高濕氣的利用率,降低濕氣的損失率。從對于濕氣損失的控制現狀來看,應用相關控制措施之后,火力發電廠的能耗利用率顯著增加。
(三)控制節流調節的措施
在節流調節的影響之下,即便個別機組存在故障現象,整個發電系統也可以持續運轉。但是各個等級的機組均會出現溫度下降的情況,并最終影響到電力的生產效率及經濟效益。因此,火力發電廠必須加強對于節流調節的理論研究,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及計算,判斷各級發電機組的壓力值,并落實對于汽輪機及發電機的監督工作,確保其能夠始終維持在運行的狀態。同時,火力發電廠還要對各級機組的關鍵零部件和易損零部件的工作狀態進行監督。若在流量數據準確且載流量可控的狀態下,即可實現對于節流調節的有效控制。
三、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對于火力發電廠的熱能與動力工程改進工作,有利于提高火力發電廠的經濟效益,降低電能生產過程中所造成的能源及資源損耗,降低污染排放。火力發電廠提高重視程度,積極響應國家要求及政策,對現有的熱能及動力工程進行全面且詳細的改造工作,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用適當的節能措施,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綠色生產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坤. 論熱電廠中熱能與動力工程的改進方向[J]. 無線互聯科技, 2013(5):135-135.
[2]崔瑤. 時代背景下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中的改革與創新[J]. 科技與企業, 2014(13).
[3]曲順才. 論熱電廠中熱能與動力工程的有效運用[J]. 科學技術創新, 2014(3):69-69.
[4]姚繼偉. 論熱電廠中熱能與動力工程的改進方向[J]. 科學技術創新, 2014(3):98-98.
[5]陽帆. 試析火電廠中熱能與動力工程的改進方向[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4(20):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