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榮
摘 要:精準扶貧是國家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要實現精準扶貧就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理的方式。土雞散養在精準扶貧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在文中主要就精準扶貧中"土雞散養模式"進行探討,以期為精準扶貧提供支持。
關鍵詞:精準扶貧;土雞散養;土雞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鄉村振興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并列為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七大戰略”。作為國家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局性、長遠性、前瞻性的國家總布局,是國家發展的核心和關鍵問題。鄉村振興不僅關系到從根本上解決城鄉差別、鄉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關系到中國整體發展的均衡、城鄉統籌、農業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如火如荼在神州大地全面開展,舉國上下,各行各業皆投入到鄉村振興之中,投入到精準扶貧之中。鄉村振興的著力點是產業興旺,養殖業是農村的傳統產業,土雞養殖相對于牛羊豬等大型家畜投資少,市場需求量大,且不受集約化生產對場地的特殊要求,經營靈活,收益較高,是農村精準扶貧項目的首選。本文根據推廣土雞經驗,介紹常見的三種土雞散養模式供農村農戶參考。
一、庭院式土雞散養模式
庭院式土雞散養模式是指在農村農戶居住地房前屋后自然養殖土雞的方式。這種養殖模式的特點是養殖數量少,從幾只到幾百只(一般大于200只)不等。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然放養,僅提供夜間讓雞只過夜的能避風雨的圈舍,白天任由雞只在房前屋后自由行動,自由釆食,不予補飼或極少補飼,雞只生長速度很慢;這種形式適合年齡較大的留守老人飼養,作為家庭補充收入。另一種形式是在庭院中圈出一塊背風向陽、易于取水小地方,建設一個供雞只過夜歇息的圈舍,將小雞苗放進去進行飼養,雞只在圈定的范圍內活動;由于面積比較小,活動量也不大,自由覓食不能滿足生長需要,因此,需要進行補飼,補飼飼料一般是農副產品,日雜糧食,也有全價飼料;這種形式的雞只生長速度較快,每批養殖數量一般為500-1000只,每年可以養殖2-3批,年毛收入5-10萬元,純利潤有2-3萬元;這種模式適合身體狀況較好的中老年農戶飼養。
二、林下土雞散養模式
在人口密度較低,人均占地面積較大的山區或丘陵地區,農戶常采用林下土雞散養模式。這種模式養殖規模一般在2000只左右,由圈舍和運動場組成。場地一般選擇在管理方便,遠離水泥、化肥、化工機械廠、公路主干道、集貿市場的地方,夏季樹林茂密、冬季陽光充沛、地勢相對高燥,交通方便,水電、場地等建設成本較低。一般進行輪牧放養和補飼結合的飼養方式。圈舍面積一般為150-250平方米,運動場地一般為30-50畝,投資5萬左右,年毛收入可達15萬元左右,純利可達5-7萬元。林下土雞散養模式需要專人進行飼養管理,同時,要提供雞只生長所需的飼料進行補飼。這種模式適合具有一定經濟基礎,身強力壯的中青年農民養殖致富。
三、代養式土雞散養模式
代養式土雞散養模式是指“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模式,實行產業鏈全程管理的一條龍生產經營,即公司負責種苗生產、飼料、技術服務配套、按市場價回收銷售;農戶或家庭農場主要負責土雞的飼養,以自產自銷形式有計劃地完成整個生產經營過程。每個農戶飼養規模一般為5000-6000只,飼養人員按照公司要求進行飼養。這種模式市場規模大,需要公司、農戶、政府多方參與,公司負責市場營銷,農戶負責生產環節,政府負責引導支持(對圈舍建設進行必要補助);這種模式適合政府牽頭在規劃區域打造特色產業,能迅速讓土雞產業發展壯大,讓參與各方均可收益。這種模式投資大,需要企業具有雄厚的實力,同時還需要政府必要的投入,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和支持。
土雞養殖是周期短見效快的脫貧致富項目,在精準扶貧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根據目前土雞養殖的幾種模式,政府組織各方力量投資或支持農戶土雞養殖,農戶的收入會真正增加,農民的養殖技能也相應提高,從而達到真脫貧,不返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