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軍
摘 要:我們地區流動人口和務工人員較多,造成大部分孩子為留守兒童。目前,這些留守兒童在親情關懷、生活照顧、家庭教育和安全保護等方面還面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在破解留守兒童問題的過程中,以教育信息化為契機,將“和教育”等校園信息化產品和學校教育信息網絡資源進一步整合,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進一步增強信息化應用與服務的能力,為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互動提供更加有效的溝通平臺,實現教師和留守兒童與在外打工家長的“零距離”交流。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信息化;和教育
一、現狀分析
古語有云,“兒行千里母擔憂”,而現在是父母在外打工卻時刻擔憂著“留守”在家的孩子。孩子在校寄宿,爺爺奶奶或單親對孩子的照看也只能在雙休日,不知孩子在學校怎樣?是胖了還是瘦了?受不受其他孩子的欺負?學習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一連串的問題縈繞在打工在外父母的腦海中。據全國婦聯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留守兒童數量已超過6000萬。西洞鎮婦聯顯示,我鎮固定人口和流動人口約有1.5萬人,0~14的少年兒童約有3100人,留守兒童約有1200人,他們“在親情關懷、生活照顧、家庭教育和安全保護等方面還面臨一些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家庭、學校和孩子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不夠暢通、留守兒童信息化的教育監護體系建設不健全和有效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模式還沒有真正形成是不可忽視的因素。“鼓勵創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設備和網絡通信手段開展活動,方便外出務工家長和留守兒童的聯系。”這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勢在必行。在信息化已經成為時代主流,教育信息化、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方興未艾,電腦手機等電子通信產品相繼邁入家庭和教育領域的當下,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體系,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獨特優勢促進留守兒童問題的有效解決,是“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創新與變革”的具體實踐和創新,是進一步提升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水平,“形成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
作為留守兒童所在地的教育機構——學校,應該進一步發揮教育信息網絡資源優勢,與有關企業充分合作,進一步將學校信息網絡資源與“和教育”等校園信息化產品充分整合,將這一承載中國夢的“基本路線”注入新鮮“血液”。在繼續充分利用“和教育”幫助提高信息化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家長輔導的水平,進一步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效結合,促進教師教學方式、教育模式不斷創新,提供學生出入學校記錄和學生活動位置等安全監控服務的同時,通過不斷拓展開發“和教育”和學校教育信息網絡功能,在留守兒童關愛、管理和教育中發揮其獨特的服務功能,真正為家長和留守兒童架起愛的橋梁,形成有效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模式,使留守兒童的心不再“留守”,讓留守兒童與愛留守,實現對留守兒童系統性、服務性的管理,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教師和家長、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中,短信的交流是其他方式無可替代的,因為,它不受時間空間和交流內容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發送。特別是一些內容較多、電話無法詳細表達、家長與孩子不能實時聯系的交流內容,就需要用短信方式進行交流。學校應積極倡導教師充分運用“和教育”這一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家庭與學校快捷、實時溝通的短信平臺,有效進行教師和家長之間溝通,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通過“和教育”短信平臺向家長發送學生的相關信息,將孩子在學校的健康狀況、學習成績、日常表現、考勤情況、品德評語、當天作業、學校的動態和通知等信息直接發送到家長的手機上,讓家長在百忙之中也可以輕松掌握孩子的基本動態,及時、方便、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另外,學校可以建立旨在激勵教師使用“和教育”平臺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的激勵機制,以此促進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發送短信或登陸“和教育”網站與學校教師進行互動,主動查詢學生的各方面情況,隨時、隨地地向老師詢問孩子的表現并提出建議。另外,如果家長打電話時孩子未能接上電話,家長也可以通過“和教育”短信平臺給孩子留言,學生在課間休息時間刷卡后可以及時看到親屬給自己的留言信息。莫說是孩子,即使是成年人在孤獨、寂寞或失落時,看到親人和朋友從遠方發來問候、關心和鼓勵的話語,心里也會覺得暖暖的。我班有個女生叫高興,雖然聰明伶俐,但由于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媽媽一人在家對孩子管理不夠,養成了許多壞毛病,無論干什么事都磨磨蹭蹭,做作業更是讓人一點都高興不起來,總是最后一個交本子,并且多數時候都沒有做完。為了幫助她改掉這個壞毛病,我是絞盡腦汁、費盡口舌,無奈習慣已經成自然,收效甚微。我主動和她的媽媽交流了關于這個問題的看法。為了盡早幫高興改正缺點,我們共同約定:每天我通過校訊通把孩子在校珍惜時間的情況發給她媽媽,她媽媽把孩子在家珍惜時間的情況再用短信發給我,我們還不忘加上幾句表揚和鼓勵的話語。由于我和家長的及時溝通和鼓勵,孩子的不良習慣一點一點地在轉變,現在她做作業的速度快了,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過教師節時,高興給我發來的電子賀卡上寫道:真心感謝老師的教育。但我想說,你的進步是老師和家長共同教育加上你的努力的結果。通過“和教育”短信平臺實現家長與教師和孩子間的“零距離”溝通,更好地解決留守兒童學習、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亦菲.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J].中國青年,2015(14).
[2]趙景欣,劉霞,張文新.同伴拒絕、同伴接納與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適應:親子親合與逆境信念的作用[J].心理學報,2013(7).
[3]翁士洪,顧麗梅.治理理論:一種調適的新制度主義理論[J].南京社會科學,2013(7)。
基金項目:此文系甘肅省2017年規劃立項課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GS[2017]GHB1607)的研究性成果。
編輯 杜元元